第464章 启程高昌(2 / 2)

加入书签

很简单,就是轻工。

琼州的地理位置注定了最适合的发展路线是海贸,而做海贸,自然是搞一些诸如肥皂牙膏之类的轻工业产品最为合适。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随着科学教育事业的进展,这些东西都可以很方便的制作出来。

比如肥皂。

肥皂的原理其实很简单,油脂跟氢氧化钠一起煮就可以了,还能得到副产品甘油。

但是在此之前,人们连氢氧化钠是什么都不知道,更别提制取。

现在就很容易,以海盐纯碱为原料就可以制取。

似乎也想开了,也可能是无计可施,这段时间李二也躺得很平,不是带着长孙皇后往李渊处跑,就是跟陈远一样没事到处乱晃。

永嘉等人闲着无聊,便按照前些天的计划,合伙注册了一家调味品公司,收生蚝,制蚝油,晒蚝干,又收黄豆,总结工艺,晒酱油。

便在这样的日子里,不知不觉又到了返回长安的日子。

李二带了不少东西,有亲自收上来晒制精制的盐,有跟长孙皇后一起动手制作的蚝油,蚝干,又有炭烤八爪鱼香薰海鳗这些亲自动手制作的干制海货,等等。

还有李渊捎的一些东西,以及岛上的特产,五花八门。

等回到宫里,小伙伴们召集起来,礼物一分,再吃吃喝喝一商量,很快长安城区域又出新举措。

这个相对要复杂一些。

首先,作为国都,原有的长安万年两县之上,设京兆府。

其次,作为国都,原有的长安万年两县之下,设镇。

然后镇以下设乡,乡以下设村。

这样就比较齐全了,相当于首都先有市,然后市下面设区,区下面又设不同级别的行政单位。

这也比较符合长安城极其周边的实际情况,因为作为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长安极其周边人口不下百万。

这样的人口数量放在现代社会,也是一个地级市的规模。

而伴随着这项举措,琼州方面关于两族融合及其它方面取得的成就,也被总结出来,虽然还没正式发文施行,却也已经作为施政参考。

陈远也没闲着。

科技是越往上越难的,这一点体现在初步拆分的科教系统下,便是成果井喷期已过。

简而言之,玻璃,火药,以及医学方面,比较容易出来的成果都出来了,剩下的都不容易,需要时间慢慢钻研,攻克。

而他是唯一可以指明方向,并加快这个进程的人。

此外,他还是科教部尚书。

所以回来基本上没歇,一连好几天都在皇城尚书省上班。

也有一些比较有趣的事。

比如蒸汽火车头试车,比如蒸汽船试车,那都是鼓舞人心的大场面。

水电站和水库的建设也都牵动着人心,每一次蓄水成功,每一次发电成功,都让人津津乐道。

而随着再出发的日子到来,李二也再度带着长孙皇后长孙无忌等人来到村里。

这次还是要一起。

不过目的地不是琼州,而是西域高昌,因为算算日子,前方部队已经差不多抵达战场。

这个时候出发,应该还能赶上这场别开生面的灭国之战。

7017k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