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督造大使(2 / 2)

加入书签

江河当即调来二百卫士,护住了海船,不让任何人靠近。便与众人继续去参观造船厂的其他工序。

制造海船,当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木料变成可以在沧海中驰骋的巨轮,自然需要无数工序。

在海州造船,正好可以就近采用泰山、沂蒙山内的巨木,还好此时巨木还有很多,江河并未因为原料而耽搁太多经费。

大部分的经费都用于运输、制造上了。

采来的巨木运到海州,要分到各地切割、晾晒、浸泡、涂漆、光是准备制造海船必备的木板,就需要数年功夫。

还好江河之前已经下令囤积不少,又搜集了民间资源,对此并不缺乏。

待原料准备完毕,就需要海船模型,把原料根据用途制成各个区块,最后组装,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航,就可以正式交付使用。

目前在海州,江河已拥有四十多艘长度超过二十丈的大型海船,小型海船也有一百多艘。除了基础的海员外,大概可以运输将近两万人渡海。

若是再加上可供调度的民间运力,江河现在已经可以支持运送三万人抵达扶桑。运输周期在二十天左右。

于此同时,海军船坞内还在源源不断地建造各式海船。江河相信,等到今年春天,进攻扶桑的海船就会处于饱和的状态。

而江河也已经准备好在那时率领军队渡海,远征扶桑。

一天游览下来,江河信心大增,甚至打算提前派遣一队两三千人的部队入驻扶桑,作为先锋。

当晚,江河召集法正、张谅、王猛、王寿、齐凌、汪大渊、楚平、赵采、郭阳等随行人员,召开了此行第一次军政会议。

以往处理事务,江河都是军政分离,军事则与法正、张谅、王寿等商议。政事则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商议。

此次军政两界都受到了召唤,让所有人都赶到惊奇。

自大宋建国之后,江河就刻意地分隔军政两事。武人不干政,文人不掌兵,一直是江河奉行的对内准则,不说巡行的时候,就是寻常在京,文武官员都不常见。

而处于文官和武官中间尴尬的兵部,则成了江河重点照看的对象。一年来,兵部因此遭受黜落者,六品以上的就有八人。

江河当然知道这些人其实不大可能联结文武,但他还是以此放出信号。这种做法立刻取得了成效,不光是文人避讳武人,武人也远离文人。就算是婚姻上,文武也不敢相互联姻,只敢在自己的圈子内挑选佳婿、良配。

众人落座,文武官员也不敢有任何眼神上的交流。

“今日召唤诸位,是朕有些错误估计了海运之事!”江河有些沾沾自喜。毕竟在还没见到自己命人建造出来的海船之前,江河一直是比较保守地看待此事。

当听到手下如实汇报的时候,他还以为是官员为了讨好自己而大放卫星。等到了海州,真真正正地看过之后,江河才意识到了自己和东瀛在科技上的差距。

同行而来的狗古智卑狗,看到水寨中密密麻麻的舰船,当场就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江河摆出一副天朝上国的威仪,内心也被深深震撼。

前世江河生在海边,当然见过海船,可当他见到自己的海船之后,发现大宋的海船也没有那么不堪。反而在他融入这个时空后,竟然也感觉出来一丝壮观。

“徐卿,此事你办得不错!”江河立刻对徐为表示赞扬。

得了皇帝陛下的认可,徐为诚惶诚恐地回答。“能让陛下满意,臣便知足了!”

“朕打算继续让户部拨款,在吴州、越州两地兴修海船厂,诸位以为如何?”

被夸奖了的徐为差点没反应过来。

不是说我做的不错吗?为什么还要在别的地方建厂?

就在徐为愣神的功夫,专业人员汪大渊先予以认可。“臣以为此事可行!”

徐为连忙看过去,心道:“不对啊!陛下不是封你为海州海船督造使吗?你怎么还向着外人?”

汪大渊解释道:“如今海州等几家造船厂已经接近极限,泰山供给原料有限,若想继续扩大产量,只能在其他地方建造船厂。”

“吴州、越州临近山区,巨木颇丰,原料充足。且吴越两地良港众多,距离东瀛也更近,之后的海洋贸易值得大力发展。相比于海州具有更大的优势,臣赞同!”

“孝直、景略?你们二人有何意见?”江河把目光望向两位肱骨。一个是能被刘备认为谋主的顶尖谋士,一个是辅佐苻坚雄霸北方的千古良相,二人若是认同,江河当然可以放心。

二人相视一眼,也表示没有异议。

“焕章所言,已经至矣!”法正道:“不过此事,还得问问赵郎中,户部究竟能拿出多少钱来。”

被众人目光聚集的赵采不慌不忙地站起身来,尽管他只是一个郎中,但论资历,比法正还要深上一些,而他品阶尚低的原因也不是什么能力不足。

赵采久在外为刺史,是江河信得过的地方官。之所以招入京城,还是因为赵采久为江河镇守一方,在地方上封无可封。所以招入京城,先授以郎中,陪同江河巡游镀金,才好给他继续升迁。

作为外出最大的户部官员,赵采虽然只是个郎中,却负责朝廷与小朝廷之间的交流,自然熟悉户部情况。

“户部如今国库内大约有六十五万万钱,今年户部报上的全年支出大概有四十五万万钱,尚有二十万万的留余。”

八月算民,连同秋税,现在的朝廷正是财大气粗的时候。

“那好!拨出五万万钱,作为专款,修建吴越两地造船厂和一应费用!”江河又对汪大渊道:“焕章的能力朕今日也见到了,朕现在即封卿为正三品海船督造大使,负责海、吴、越三地,海船督造事物!务必为我大宋造出天下一流的海船!”

“多谢陛下封赏!”汪大渊也愣住了,他本以为皇帝会另行挑选官吏担任吴越的海船督造使,来作为竞争者,督促自己。没想到皇帝竟然一下子把三地海船督造都交给了自己!

汪大渊感激涕零,谢过江河,会议也终于迎来的最重要的军事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