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拆迁和科举(2 / 2)

加入书签

“是,陛下。申尚书已候在偏殿里了,他说有大事禀告,折子早早上过了,也不知陛下看没看。”

“这倒是没有,朕这就看,又能有什么大事?”江河伸手去拿礼部的折子,突然心里一个咯噔,不会是今年的科举出了岔子?

科举在今年四月如期举行,各州考生相继入京。不同于以往,江河在建国之初的几个月就定下了完善的科举制度。参考了明清的科举,江河在有条件的县中设立县学,在有条件的州中设立州学。

每年县里举行考试,由州学政轮流县中,举办考试。不同于前世科举,县试只靠一场,却要连考三天。

考试内容以《论语》、《孟子》为主,还涉及到十三经及江河亲撰的几本自然科学书籍中的重要知识。

凡是县籍有名者,皆可报考。根据朝廷发布名额,由州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名额的确认,同时又规定,每县每年,不得少于一人,也不能多于二十人。由于发到州里的名额是平均每县六七个人,江河就可以根据需求,适量增减中试者数量。

和前世一样,县试考中者成为秀才。可于八月参加州中考试,考中者称孝廉,每年每州二至八人。

孝廉即可于次年四月入京赶考,先后经历贡试、殿试,考取进士。至于考试内容,也逐级扩大。最后一级进士,江河就给了足足三十多本书目。

这三十多本书,涉及诸子百家,社会各业。就连宋应星写下的大宋版《天工开物》也在其中。为的,就是不让这些学子独守四书五经,只会大道理,不懂真学问。

三十多本书,光是字数加起来就几百万字,看完一遍都要个把年月。(认真读书,可不是看网文。)若是加上注释、批注、释文,足足有几千万字。

江河要的就是你背也背不下来,只能略观大概。然而这些当中,还是以儒家学说为主,五经更是其中之重。不过你要是光研究四书五经,别说进士,孝廉都费劲!

这套体系,江河与礼部商量足足两个月,之后还有一些改动。然而等到实施的时候,江河却不得不去益州讨灭韩匡,没能亲眼见证自己举办的第一场科举。

虽然错过了贡试,可殿试这个东西,却是江河想错过也不能错过的。好在蜀中战事刚好结束,江河也没让中榜的八十三名贡士等的太久。

之所以才选了八十三人,还是由于孝廉太少。由于是第一年,这些孝廉都不是从头考上来的,多是往年未能考中进士的考生,被州学正认可下来,来参加这次考试的。

好在江河现在也不太缺官员,五科举士虽然被打破,但是吏员晋升、朝廷征辟这两样,在洛阳依旧活跃。

“难不成是出了什么案子?”江河心里有些没底,毕竟全天下的目光现在都盯着洛阳。这昭泰元年的科考,若是真出了什么丑闻,不说对他,对这个王朝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

这么一想,心里又有些毛毛躁躁,翻找了一遍,案上的几个礼部折子都没有申时行的。微微蹙眉道:“申老的折子怎不在案上?快去找!”

想了想。“算了吧,直接请申老进来!你们都下去!”申时行亲自来见自己,定是有什么大事。江河挥了挥手,把阁中几个伺候的宫人、宦官,都赶到殿外。

“陛下有旨,宣礼部尚书、永安乡侯,申时行入内!”传胪们一道道高亢声音,传到偏殿。正在席间休息的申时行,闻讯,趋至千机阁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