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大行其道(1 / 2)

加入书签

江河所想到的那人,正是如今住在京郊巩县的前晋王陈桓。

他本来就颇得景帝喜爱,自幼跟随景帝学习,这区区马球自然是不在话下。江河也隐约间记得有人和他提起过陈桓的马球技术高超。

反正以江河的实力完全不必畏惧这样一个阶下囚,江河任他翻腾作浪,只需出一根小手指就可以把他摆平。与其把他放在京郊,还不如让他进宫陪陪他的好侄儿。

于是,江河一份诏令就把陈桓一家调回洛阳。

得了诏令的陈桓多次拒绝,在他眼中,留在巩县说不定还能颐养天年。可要是回到那个遍地是仇家的洛阳,不说活得憋屈,就怕突然有一天仇人想起自己来,让自己死无葬身之地。

可这已经由不得他选择,成王败寇。已经失败的他,此时不过是江河的提线玩偶,江河叫他如何他就得如何。他也知道这几年都是偷出来的,也不敢违背江河意愿,只能举家迁回洛阳。

陈桓的到来让原本平静的洛阳城突然沸腾起来。洛阳城中四十多万人,有受恩于陈桓的早就被铲除得一干二净,就算有所走脱,也是独木难支,难成气候。

可与陈桓有仇的,那可太多了。朝中当年追随孝闵皇帝起义的诸大臣此时正手握权柄,他们就是靠着征讨陈桓才得以走到今天。更有在陈桓统治时期,遭到陈桓迫害的,此时也大多平反。

陈桓上台,为了守备长城、支援冀州、平定蜀中叛乱以及抵御讨逆军的进攻,在洛阳横征暴敛。连百姓听说陈桓要回洛阳,都想对他拳脚相加。

当初不知有多少人,因他妻离子散,因他家破人亡。

起初,江河本意是让他直接进京。可听到了洛阳这样的舆论导向之后,也只能安排陈桓半夜入城。

整个洛阳城的人,包括陈渊在内,都对江河这个做法不甚了解。因为在他们眼中,陈桓是江河的头号大敌。

而江河这么做,也是在告诉洛阳、乃至天下,他江河已经不在意当年的纷争,只想圆叔侄之间的天伦大道。

这样的做法,无疑是江河彰显气度的正向宣传手段。为此,江河还得演几场戏,与陈渊、陈桓和一众内侍打打马球,坐下来好好聊聊。

再安排几个文学待招随时一旁,让他们把近日之事“不小心”宣传出去,这样江河仁爱的形象就塑造出来了。

一连打了几日马球,江河是越发察觉到其中的困难,也和陈桓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一日四下无人,两人并排行走,周围只有齐凌跟随。

“巩公,我有意恢复你的王爵,让你重新入宗谱玉碟,你看如何?”

陈桓不知江河是真心还是刻意,只能当做考验,赶快还了一礼。“柱国美意,某心领了。可某当年行事,实在天怒人怨,而今尚存于世,已是万幸。万不敢苛求再归宗族。”

江河颇为欣赏地点了点头,又叹了一声:“你当初要是有这份谦恭,我还哪能有今日呢?”

“柱国才情文学、武力谋略,尽为天下之冠首,就算无有小人作乱,早晚也能见举于郡县,为国之梁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