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齐国来信(1 / 2)

加入书签

送完大军上路之后,江河等人回到了刺史府中。今日已经是九月十六日了,刺史巡按所辖的时间一般是十月一日开始,江河此次巡按也是如此打算。

这十余日里,江河一边处理政务,一边把自己不在时候的政务方向和一些目标给确定下来。新一季的秋粮大约有二百七十万斛,如今正在逐渐归入库中。

有更多的粮食没有进入州库,而是直接运到了东郡去安抚百姓。虽然东郡的旱情还没有演变成灾变,但是如果东郡拥有许多粮食,便可以在危急关头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江河预计给东郡拨过去一百万斛左右的粮草,剩下的一百七十万斛,支撑到夏天也是勉强。虽然这一百七十万斛的粮食足够七八万人吃上一年,可是江河征召来的民夫便有十万余人,加上江河的两万多军队,再加上刺史府上上下下一共有十五万张嘴!

这一百七十万斛的粮食也仅仅够半年之用,虽然这么一算似乎勉强够用,可是别忘了。这可是在东郡灾情在可控范围内的基础上来计算的。

若是明年东郡的旱情再加重,或者灾情再蔓延下去。这些粮食是根本不够的!江河深深叹了一口气,这粮食怎么就不够呢!

虽然如今有了进口粮食的门路,可是兖州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都是从百姓手里征收上来的。从南阳买辆固然可行,可是这一路上的运输转徙,耗费实在太多。

加上又不能让窦卫白干这一场,还需给他些好处,这样一来,这南阳的粮食也没有多便宜。

江河回到刺史府的当天,窦卫就差人送来信件,询问他兖州的灾情如何。并提出了卖粮的约定,他愿意以三十六钱一斛的价格,卖出五十万斛。

可是正当江河想要同意的时候,齐国国相的一封信让江河停了下来。

原来,今年江河从南阳购粮的事情已经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了。这齐国也是产量大国,而且在讨逆战争之中损耗不大。这齐国等青州郡县对讨逆一役的参与度很低,也不愿意进献粮食这数年累积的粮食全都储存了下来,就是等着待价而沽。

齐国国相的这一封信件让江河意识到了这购粮一事也是一件买卖,既然是买卖,自然就可以择优而取了。

于是,江河将杨善会传呼过来,相与他细细商量此事,毕竟江河即将巡按兖州,不在昌邑,无法主持此事进行,还需告知于他。杨善会正在处理山阳的刑案文书,听到江河传唤,直接过来了。

好在山阳太守府与这刺史府离得不是很远,就在隔壁,杨善会不到一刻钟便出现在了江河的眼前。

“敬仁,坐!”江河见杨善会进来,直接将他扶起,示意他坐下。

“我这次找你来,是为了兖州粮食的事情。”

杨善会一听,找自己来是为了粮食的事情,便道:“如今秋粮正在入库,不过具体数额已经统计完毕。”

“嗯,这些我都知道了。我打算分一百万斛到东郡去。东郡的郡库里有多少粮食?”

“约有十万斛的剩余,虽然东郡大旱,可是河南一带灾情也比较轻,大概也能收上来二十万斛左右的粮食。”

“嗯,一百三十万斛。大抵是够了,就是怕明年的旱情会更加严重!南阳太守窦卫已经给我发来信件,说是愿意以三十六钱一斛的价格卖给我们五十万斛粮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