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锡兰郡王(1 / 2)

加入书签

<!--go--><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tpsge.info</b> 文来小国,数十万人罢了。

明军亲来,立马就恭敬以闻。

使团待了大半天,补充了些瓜果酒水就罢了。

婆罗洲的恶劣,超乎想象。

遍地都是参天大树,虫蛇密布,一不小心就会中招,湿热更甚至吕宋。

不过,对于黄氏一族,倒是关切了些。

这群人虽然待在文来,但却相当于一地诸侯,穿着改良版的汉袍,说着绕口的语言:福建方言和本地话结合版。

不过,粗略算来,文来的汉人倒是自成体系,语言、文字、衣着、习俗,姓氏,几与大明等同。

他们总数约莫五六万人,都听从黄氏领导,奉其为总兵。

同时,历年来南下的海上也在此安家落业,才让其人口不断增长,几千人涨了近十倍。

心中有了计较,董任知晓这非他能作主的,故而就写书信一封,待护航的水师船只归去再带走。

待至到马六甲海峡附近时,就碰到了大量的荷兰商船,来往密集。

此时,荷兰的东印度公司还属于私人公司,主要掌控着爪哇岛、东印度群岛、香料群岛。

马六甲海峡的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分别建立着柔佛王国和亚齐王国。

婆罗洲,其也只是在南边建立了商业点,并没有开拓殖民地。

这并非荷兰人心软,而是爪哇岛实在太大,土地肥沃,养着数百万人口,荷属东印度公司实在是被撑到了。

岛内依旧有几个苏丹国存在。

直到十九世纪,马六甲海峡两岸才被英国人殖民。

毕竟荷兰人数太少,海上马车夫虽然威风,但国力却无法支撑,此时的荷属东印度公司,几乎达到顶峰。

“去不去爪哇岛的巴达维亚?”

船舱中,公使董任、参赞范正、武官韩密围坐,商量着去向。

母庸置疑,此时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拥有强大的实力,其商船达到一百五十余艘,战舰四十艘,兵马上万。

东至日本,西至暹罗、孟加拉、印度,波斯,好望角,非洲东部沿海,都有其据点商站。

即使亚洲贸易的先锋葡萄牙,也被驱逐出去,吃了大苦头。

这些在北京的那些大使嘴中传开,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事情。

就连荷兰驻京城大使,也是荷属东印度公司所派人选。

这在明人看来,简直是耸人听闻,但又不得不是事实。

所以大明与荷兰,才会迅速和好,其对于台湾之事毫无芥蒂。

只要能赚钱做生意,些许的土地算什么?

“去吧!”范正沉声道:“据我所知,一路去往欧洲数万里,咱们虽然寻觅到了船长,但一路补给却要求到荷兰人。”

“提前交好也是应当。”

韩密点头,觉得有理。

董任也微微颔首:“荷兰人早就知道咱们的行踪,隐瞒是不可能的,只能交好了。”

实质上,皇帝交代给他的事情,必须去一趟巴达维亚。

旋即,三艘船抵达了巴达维亚。

这个荷兰人开辟的航线,巴达维亚是中心,来自东方的香料、胡椒、琥珀、麻布、棉花、锡、铅,中国的丝织品、陶器,瓷器,大量的汇集于此。

然后再输送至欧洲。

简单来说,荷属东印度公司,其实就相当于一个二道贩子,进口远大于出口。

其客户,自然是从新大陆开采的金银的西班牙、葡萄牙,以及欧洲一霸的法国。

荷兰人才是踩在西班牙人的肩膀上起家的。

同时,西班牙人的金银太多,需求旺盛,又催生了法国和英国的纺织业,手工业,推动了英国的资本发展,间接导致了英国革命。

逮至巴达维亚,其繁华就让人目不暇接。

异域风情,着实让人不习惯。

台湾府的中西融合,只能算是小儿科了。

同时,巴达维亚因为一伙传说中的明国使臣到来,而直接喧闹起来。

狭窄的码头,站满了密密麻麻的人群,他们眼巴巴地盯着身着异装的明人,眼神中的好奇和惊异,怎么也止不住。

“先生们,欢迎来到巴达维亚。”

巴达维亚总督满脸喜悦地作出欢迎状,肥大的身躯显得颇为有趣。

虽然有通译翻译,但董任却能感受到其热情:“这是鄙人的荣幸。”

一行人乘上敞篷马车,感受着荷兰式马车的不一样。

总督府即使是异域风情,但其中的豪奢却扑面而来。

铮光瓦亮的地板,成排的女仆,白色桌布铺就的长桌,以及那手指上硕大的宝石戒指,根本就无法疏忽。

更是别提,那一身五颜六色的衣裳,光是染料就觉得不菲。

“请用茶。”

总督和善地说道。

来自福建的红茶被端上来,清香袭人倒是意外之喜。

桌子上的餐食更是是出乎意料,是大明盛行的炒菜,样式不错,餐盘更是上好的官窑。

几双快子,似乎是用象牙铸成,显得奢侈。

而那几个荷兰人,则端着盘子,吃着烤苹果,烤香蕉一类的,还有一盘由姜、辣椒、肉桂等调制成的鱼肉,以及撒着白糖的酥软面包。

什么烤炙的野猪肉,羊肉等,也是摆满了餐桌。

虽然是食不言,寝不语,但董任却想要打破。

而同时,荷兰人也不想遵守这般规则。

董任用快子夹了一块肉,酱汁是各种香料调制,味道不同凡响,格外怪异,吃了两口,他才道:

“总督阁下,我想买一块地。”

瞬间,所有的动静都消失了。

总督眯着眼睛,眼神怪异:“恕我直言,据说你们大明的国土极其辽阔,难道还会看上我们的殖民地?”

“一小块地方。”

董任回忆起皇帝的嘱托,咬着牙道:“锡兰(斯里兰卡)的贾夫纳地区。”

“我国需要一个在印度的据点。”

“贾夫纳?”总督疑惑了。

他扭过头,跟几个印度委员(统管亚洲事务的六人)讨论起来,最后才得知,这块地方在锡兰的北边。

正好在印度半岛对望,最狭窄处只有数十里。

当然,在几年前,这块地方还是葡萄牙的,如今被荷兰东印度公司夺下,也没准备归还给康提王朝(锡兰的国家)。

葡萄牙在印度的沿海殖民据点几乎被荷兰吞并个干净,只有果阿等寥寥几个保持着。

荷兰把持着印度的大部分沿海据点,以及香料贸易。

故而,贾夫那对印度贸易来说,并不重要。

同时,锡兰最繁华的莫过于西南部的科伦坡,这是印度洋的重要节点。

所以,这块地方对于荷兰人来说,真是块鸡肋。

几人回避商议,徒留董任等吃食。

“先生们,这是否会影响公司在印度的贸易?”

总督抬头问道。

“见鬼,与东方的丝绸和瓷器,以及巴达维亚总督府香料,占据了公司的八成利润,印度和波斯、暹罗等地不到两成。”

某个衣冠楚楚的委员,毫不客气道:“即使失去了整个印度,也不能失去与明国的贸易。”

“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明人的船,起码有八百吨,麾下的枪手有上百人,足够他们去印度抢一块据点了。”

某个大肚委员开口道:“即使咱们不卖,他们也能找到据点,只是多费些时间。”

“不,咱们不能卖贾夫纳。”

这时,另一个委员昂首道:“交换,我们要交换。”

“如果能够垄断大明的瓷器贸易,先生们,这会将让公司利润翻倍,分红也会翻倍。”

“区区一个贾夫纳,已经不值一提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