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志铭 甲-009(2 / 2)

加入书签

第二年牛惜民果然于老尚书下状元及第。自此敬老之风盛行,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历代中皆有掌老者,即专门负责养老的官员,按其身份可分为国老和庶老。国老为公卿大臣等贵族中的老人,庶老则指一般的退出政治活动的老人及平民中的老者。另外还把老人划分不同的年龄段,给予不同的优待措施,分别供养。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是说五十岁的人,还有部分劳动力的养于地方乡村,六十岁后人渐衰老就需要国家供养了,等到七十岁以后,就在殿堂中颐养天年。除此五十岁以上老人可以免除自身徭役,六十岁的可免除一子征兵,以上每长十岁,另免去一些不适宜之活动,至八十免一切义务,每逢佳节国家还有专设人员定期看望老者,赏赐肉,酒,衣物,手杖等,并配以一种特殊敬意之物——斑鸠。手杖上也有斑鸠的图形纹饰,喻以老人饮食良好,不定期与天子同宴,以昭告天下,凡我天朝子民,不论老弱,皆可安居于盛世。

52星宿——甲009(4)

宋元耳,唐文宗庚戌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共二十五人。

唐文宗年间,京城有一盲人,以善听朝笏,推知官禄年寿闻名。宋元儿前往求算,盲者持笏倾听良久,说道:“此为长官之笏”。宋元耳自以为是宰相之命,至取状元后入仕,当年官补阙,颇有政声,盲人这样说无疑是小看他了,因此很不高兴,拂袖而去,颇有微词。

一个月后,宋元耳与同事候见宰相,宰相于里间与他人说笑,过会儿步出,见宋元耳还在以朝笏遮面而笑,便问:“宋补阙何事笑我?”宋元耳无言以对,数日后被放出京城,任何清县令,一年后死于任上。满腹经纶未曾与世人知晓,后世不得见其片语,同朝官员中有很多为之叹惜。

惜孔子与人说教,言其古今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是以精通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是什么吗?众弟子知孔子要点拨他们深刻道理于是都从席间站起,走至席外,恭恭敬敬的回答道:“汝等愚钝不知,请老师赐教”……

今宋元耳得中状元,使天下人知学识之重,被下放为官,使其知微细之重,满腹经纶,身先例行,后教于世人,有何叹之?

结语:

何为有意?归天道谓之有意,逆天道谓之无意,人于天道而言本无善恶,人于人之善恶以此意为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