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抵达阳关,守将李傕(1 / 1)

加入书签

大雪突如其来,却又是如期而至,一开始,只是星星点点的小雪,一夜之间,便成了鹅毛大雪,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一路之上,已经看不到负囊东行的百姓,由于项明一行已经进入了武威郡,为了缩短距离,行军方向大多避开人口密集之地,再加上天气的原因,所以看不到百姓。 连日的大雪,无疑拖慢了项明的行军速度,地面上的积雪虽说不厚,却也足以没过脚踝,汉军将士们每走一步都要多付出三成力气,以至于,整体行军速度都慢了两三成。 更不要说伴随大雪而来的烈风,不似刀片锋利,却源源不断地击打在众将士的脸上身上,一天下来,脸被冻得苍红而麻木,还有些士兵手足已经出现了皲裂的迹象。 如果不是此行之前项明做了十足的准备,带足了装备,恐怕未等到达玉门关下,汉军战斗力便要锐减三成。 当然,虽然行军增添了许多困难,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好消息,至少匈奴的军队也会因为大雪而暂缓对于玉门关的冲击。 又过了七日,项明才横跨整个武威郡,来到了阳关之下,距离前方的玉门关只剩两天的路程。 天上,依旧飘着零星的雪花,地上的大雪已然过膝,一路走来,将士们极其疲惫,甚至称得上是苦不堪言。 项明抬头,看着眼前的雄关,眼中光华流动,想着他所知道关于阳关的历史。 阳关与玉门关同时修筑于武帝时期,当时对于匈奴的战事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开拓了大汉疆土,因此,武帝在这个地方“列四郡、据两关”,这两关,便是玉门关与阳关。 这座雄关历经十年的筑建才正式完工,后来经过不断地加高加厚,成为了防御匈奴的重要防线。 边关的要塞比起中原的雄关还要高大雄伟,就算軒辕关是依山而建,也比不上阳关的高大。 城墙高有八丈,如同一头远古巨兽,卧在广袤的大地,阻断了异族敌人前进的道路。 八丈是什么概念?换算到后世,几乎有二十米之高,也就相当于七层高楼,若是视力不好,甚至看不清城墙士兵的长相。 离开五十步,普通的弓箭在城下便射不到城上,而城墙以外三百步内,都在守军的射程之内。 虽然没有护城河阻拦,增大了骑兵破城的可能,但这也是条件所限,无可奈何。 总之,阳关这种雄关在项明眼中的确算得上是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塞,只要储备足够的战略资源,项明有把握以八千兵力阻止匈奴骑兵半个月以上。 但随着麾下士兵的渐渐疲惫,战争资源例如箭矢滚石的逐渐消耗,具体能够撑多少天,还不得而知。 “不愧为边陲雄关,比起虎牢关都要壮阔三分。” 此刻一名副将前往城下与守军进行交涉,全军原地修整,袁绍也趁此机会策马来到项明身边,望着这雄伟的关隘感叹道。 虎牢关最多算是拱卫雒阳的关隘,虽然也是雄关,但由于针对目标不同,相比之下便差了不少。 经过项明的提点,袁绍此时也算暂时摆正了自己的态度,对于项明,言辞之间已经带有对主将的尊敬。 有些东西项明没有说出口,却不代表袁绍不懂得,自己没有理政的天赋,要想维持袁家四世三公的名头不毁,除了努力构建属于自己的人脉与名声,必要的战功也不可少。 摆在他前面的路,只有大将军一条,虽然现在看起来前面还有曹操项明阻碍,但好歹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而此战无论成败,紧跟项明都是最好的选择,虽然战功会被项明取走大半,但这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强。 孰轻孰重,袁绍现在看得很明白。 “将军,将士们连日赶路,此时已经疲惫不堪,不如在阳关之内修整一日,再动身前往玉门关,否则,即便我们到了玉门关,全军也没有战斗的精力。” 临近边关战场,更多前线战报传来,匈奴因为大雪停止了几日进攻,马腾倒也因此获得了几天喘息的机会。 董卓在离开之时,也并非没有留下后手,尽管带走了麾下大将华雄,但也留下了麾下顶级谋士李儒以及大将牛辅,加上马腾等人,虽麾下兵力吃紧,却也勉强守了玉门关一月有余。 听闻袁绍的话,项明下意识地便想拒绝,他本意是全速前进,驰援玉门关,可他话还未说出口,便听到身后一阵骚乱。 他回身看去,只见数名士兵倒在地上,上前一问,才知道他们都是力竭而倒。 要知道,此时不过中午时分,今日行军还不到三十里,就有人力竭,看来,大多将士的身体已经到达了极限。 项明环视四周,发现周围的将士都满脸疲惫,兵器拿在手上都有些颤抖,仔细想想,也就点了点头,答应了袁绍的请求。 玉门关月余时间都已经守住了,也不差这两天时间,项明也打算恢复几分麾下士卒的士气与体力,再行支援玉门关。 此时,前往交涉的副将策马返回,阳关两扇高大的城门缓缓开启。 “我们等了许久,终于等到了你们的到来,大汉第一武将,久仰久仰!” 项明率军进入阳关,阳关守将乃是一名三十多岁的男子,相貌平平,却带有几分豪气,一见面,便抱拳笑道。 “哪里哪里,我们只是先头部队,大军还要从益州返回。不知足下是……” 项明翻身下马,也行一礼。 “某名李傕,见过项将军。” 李傕笑道。 项明抬眼打量这个西凉军未来的统帅,此时看起来还有些青涩稚嫩,大概在董卓部下中的地位也不算高。 “不知前方战事如何?” 项明随口问道,虽然军中探子每日都回返报告战事,但阳关无疑是距离玉门关最近的地方,情报获得最为及时与准确。 “不急不急,项将军可随傕入室一叙。” 李傕哈哈大笑,引项明来到了议事之地,军中无酒无茶,便以水代酒,面对面坐下,开始向项明诉说前方的战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