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9.沃国(1 / 2)

加入书签

姬封的能力一般,否则他也不会在西周初年那么多的历史事件中沦为背景板了。无论是武王伐纣还是三监之乱,姬封的存在感都极其微弱,给人以一种他是武王和周公跟屁虫的感觉。

当然,跟屁虫当多了,也是会从自己跟随的对象身上学到一些东西的。就好像现在,在选择姬周天子的关键时刻,姬封选择了听取齐侯吕伋的意见。

有人可能会说了,这有什么啊?不就是听从别人的意见吗?这谁不会啊?

欸,听取意见确实是人人都会,但是听取谁的意见,却是一门不小的学问。

在申侯另立天王,并且以下犯上弑杀天子的大背景之下,姜姓诸侯在姬周的身份其实是非常敏感的。毕竟说到底,这其实就是一场姬姜两姓之间的战争。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场战争的起因其实是姬姓天子撕毁与姜姓诸侯的盟约,立与其他异姓生的孩子为太子。在这种情况下,场内的姜姓诸侯难免会生出其他的想法。

比如说……姬姜联盟是否会就此瓦解,自己以后是不是会被排除在姬周体系之外等等。

而这个时候,姬封选择听取齐侯的意见,决定由他来选择新任的天子人选,这就显得很高明了。

因为这是在向姜姓诸侯们释放一种善意,一种咱们还能继续合作,共同发展的善意。

至于自己这么做会不会引来其他姬姓诸侯不满什么的,姬封表示,这有什么好不满的?虽然最终做决定的人是齐侯,但是给出选项的可是自己啊!

只要这些选项都符合姬姓诸侯的利益,这不就没有问题了吗?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姬封这边给出的三个选项都是周武王姬发的儿子,无论齐侯怎么选,新任天子都是姬家人,自然也就侵犯不到姬姓诸侯们的利益了。

而另一边,作为跟随了姜太公多年的长子,齐侯吕伋在听到姬封的话之后立马就明白了对方的意思,而后没有任何的犹豫,就说出了由嫡子继位的话。

原因很简单,周武王姬发的王后是自己的妹妹,他的嫡长子,自然就是自己的外甥!

立自己的外甥当天子,这对自己来说自然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傻子才不这么干呢!

就这样,在卫君和齐侯的默契之下,新任姬周天子的人选正式确定,那便是被册封到唐国的周武王姬发的嫡次子,姬虞。

对了,这里提一嘴,唐叔虞所在的唐国,就是后世晋国的前身。他死后他儿子将国家迁徙到了晋水旁边,正式改名为晋国。

而在这个时空,晋国则是彻底失去了出现的可能。

天子人选已经确定,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举行登基大典。由于此时的镐京城已经彻底被锤烂了的缘故,因此诸侯们提议将姬周的国都迁徙到成周去,让唐叔虞在那里继位。

对此,姬封一开始其实是不同意的。毕竟关中乃是姬周的龙兴之地,而且文武王、周公太公的坟墓都埋在这里,如果就这么放弃了的话,未免太可惜了些。

而且最重要的是,此时姬周建立还不是很久,周族人在成周地区繁衍得还不是很多。如果就这么将大本营给放弃了的话,那么势必会出现天子无法弹压治下征服的商族人,进而不得不向他们让步权力的情况,这对新生的姬周王朝其实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姬封对于东迁王都是持反对态度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