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尚书台、中书台(2 / 2)

加入书签

他可不想效仿秦始皇等古代明君,事必躬亲,东边下个雨西边刮个风,官员都喜欢上奏禀告,而皇帝还都得批阅回复,要不然就体现不出自己明君之名。

当然他也可以仿效明朝嘉靖和万历,来个十几二十年不上朝,当个闲君,只不过以大汉目前面临的局势,他显然是做不到的。

要是仿效清朝设立军机处,恐怕有权臣背主的可能,因此刘封必须要设立一些机构,使大臣负担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让他可以从繁琐的事情里脱离出来,又可以独断专行一些大事,使得天下局势不容易走歪。

此时他灵机一动,决定融合前代的经验来创造出专属的机构,让他这个皇帝可以从繁琐之事里面脱出身来。

“来人,给我传丞相、御史大夫,治粟内史过来见朕。”

此时已经快到深夜,刘封的突发想法却让李忠玄、齐白云、宋青松屁颠屁颠地从家中赶来。

当然他们心中虽然有埋怨,可嘴巴上可不敢说,还得称赞刘封乃千古明君,勤勉政事。

“爱卿们,这大半夜的,朕唤你们来,其实是有要事和你们商量。”

刚才大家还有怨言,一听是有要事,马上就来精神头了,能够在这里的都是位于大汉权力核心的人,大汉的要事就是自己的家事,甚至比家事还要重要。

“朕亲力亲为处理政事也有半年多了,有时颇感无力呀,因此朕打算设立两个部门帮助朕处理政事。”

审批奏章,独断专行那可是皇帝之权呀,皇帝此举明显是要分权于臣子,这可谓国之重事,不可不察。三人听到这里,腰都不由地支楞起来。

“一为尚书台,专司各地奏章批阅,各地奏章,凡大事可写上慎重二字,但凡有二字者,尚书台官员须直接秉承于朕,不可处理。其他一律有尚书台官员处理,不必转交于朕。若有无法决定者,可亦寻朕决断。二为中书台,专司各地官员任免,负责拟定圣旨,对基层官员开展考核任命。”

刘封此举将国家繁琐之事全部推给了底下官员,他只需要负责大事即可,这样一来,他的精力可以剩下不少,也可以活得更加长久一些。而且专职文官制度培养出来的文官更加专业,并且人多,这样一来,繁琐政事也可以处理得更好。

中书台的设立,就是将地方官员的任免大权收归中央,从此地方官员无法任命属官,都得报备请旨才行,当然一些底层的官员任命,不根据个人喜爱,而是根据政绩考核,或者考试才能任命。

这样一来,文官的专业性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当然两个部门人员是变动的,人员从官员里面抓阄抽取,两部设立尚书令、中书令,还有两名助手辅助主官工作,尚书台和中书台和九卿并不冲突,前者拟定方案,后者执行。”

刘封下放了自己的权力,让自己只抓去军政要事,其他繁琐之事只不过是虚耗君王之寿命而已,根本不值得他去做。

“皇上圣明。”

这回大家都没有反对了,毕竟这是皇上自己下放自己的权力,与他们无关,再者说,有了这两个部门,他们也有机会进入其中,说不定也可以成为获利者之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