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江南,烟雨收 第二十六章:梅山说灵山(修)(1 / 2)

加入书签

<!--go--><div id=center_tip> 夜里的风很凉,江南的气候宛如二八的少女,撑一伞轻烟,拂一片红尘。

秋风起,秋风落,转眼便又是一季。斑驳的青石板泛着苍凉的露水,散落着如梦般悠远的流年。鸟船缓缓顺着太湖岸边起航,船舱里的烛火忽明忽暗,传出喃喃的话语声和时而的欢笑声。

一个少年朗朗清亮的声音响起,只听公子时笑道:“呵呵!人不是鱼,怎会了解鱼的忧愁;鱼不是鸟,怎会了解鸟的快乐;鸟不是人,怎会了解人的荒唐;人不是鸟,怎会了解鸟的自由;鸟不是鱼,怎会了解鱼的深沉;鱼不是人,怎会了解人的幼稚;你不是我,又怎会了解我呢??”

烛火直到夜半时分才熄,二人抵足而眠!老吴磕了磕手里的烟袋嘴子,火星在夜里四溅开来,望了望已经熄灭烛火的房间憨憨一笑,喃喃自语道:“少爷很久没有这么开心畅快了啊。”

黑夜不知何处的钟声敲打着岸边沉寂的黛瓦白墙,随即在宽阔的湖面上消失不闻。转眼间,一个四季转瞬又是走到了尾声。

月月岁岁又朝夕,北方的银杏还在风中摇曳,洒下一片醉人的金黄,南方的红豆已落了满地。不经意的回眸间,看到那眺望的眼神中,等待着迁徙的云雁,等待着归来的故人,一山千叶红,满江流水长。

太阳在东边化作一个红红的初日,大地一片生机,离湖的薄雾逐渐散开,像螂蛛织成的丝网,可是任由日照风吹,仍是黏缠不散,覆罩太湖。

......

所谓“锡出而更名,孝顺时锡竭而复旧,殆不足据。”,说的就是江南的会稽郡无锡城,无锡城又称为(锡县)。早在武周朝起,无锡依靠运河开通后的便利,无锡河道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

城中随处金银、彩帛、烟酒、油酱、食米等作坊错杂开设,市场异常繁荣。无锡成为富庶江南的一块宝地。如今更是唐国四大米市之一,成为江南粮米汇聚之首。

“碧水天连向太湖,几家灯火棹船孤。清波盘古多情泪,万种嫣柔品道吴。”江南湖山之美,在于太湖的美,烟波浩渺的太湖水孕育了太湖独有的山水文化和千年的姑苏文脉。远眺太湖,碧波轻摇,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有士子文人携友泛舟而上,湖面映着夕阳泛起点点波光,一副江南水墨画跃然眼前。

湖面上船只来往频繁,帆影点点,运河沿途太湖沿岸自然也修建了许多码头,供往来行船休息采买。作为江南粮米汇聚之首之地,无锡的梅山码头更是修建在灵山脚下的太湖湾处。

朝霞满天,清澈的湖水被染成一片金红。水天交会处,一艘桅杆折断,但却华丽富贵的商船随波在青石条垒砌的丁字型码头处缓缓停下了,正是姑苏幕府的私船。

正是清晨刚过,虽然现如今时节不是漕运最繁忙的季节,然而梅山邬码头也是热闹非凡。码头上除了搬运东西的苦力,更多的是叫卖东西的小贩。还有些精明的商户,在离码头不远处盖了整齐的坊市与客栈,或是卖些当地的特产,或是茶叶丝缎瓷器之类的,也少不了胭脂水粉铺子。

店铺伙计们早已将铺子内收拾的纤尘不染,等待顾客上门,门前雕花房梁下挂着的鸟笼中的“八哥”鸟不断的学人说道“你好.....欢迎光临。”

相熟的掌柜见面不断的打着招呼,街面上三五个不知道谁家的孩子追逐嬉戏。老字号茶馆的门前,正有匆匆下船的客商在品着想着很久热腾腾的大碗茶。

“姝堂姐,二叔还要安排人修船,不如我们一起去那边的铺子看看去。”九丫头慕倾城兴冲冲地说道。

既是下船散心,慕梅姝也不想扫兴,笑着点头应了。

慕曾瑜和孙氏陪着嫡母王老太君没有下船,慕二爷则安排慕凌霁道:“霁儿,等下你先去找到我们在锡县这边铺子里的柳掌柜安排马车过来接人。九丫头你们也不要走太远了,就在码头随便逛逛好了,等到马车过来了后,我们先去别院,明天陪你们祖母去小灵山祥云禅寺上香。”

因江南有名的佛教圣地就在这里,因此许多官宦富贵人家就在梅山这边沿着太湖边上修了自家的别院,幕府世居姑苏城,但是因为王老太君喜欢礼佛,所以早年间也在此买地修建了自家的别院。

小辈们却早都憋不住了,连忙应了一声过后,就一起结伴下了船。富贵大户人家未出阁的少女不宜抛头露面,慕梅姝和慕倾城都戴上了帷帽。刘氏也跟着戴了帷帽。

不过,这样的一行人依旧十分惹眼。

慕凌霁高大英挺,在人群中十分惹眼。陪伴在身旁伺候贵人异常精致漂亮的脸孔的丫头们,也惹来了众人瞩目。高挑的刘氏,举手投足间散发着年轻少妇的妩媚。俏~丽可人的慕梅姝,笑声如银铃。更不用说已经初显容色倾城的幕府大小姐慕倾城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