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江南,烟雨收 第七章:笔落惊风雨(求收藏,推荐)(1 / 2)

加入书签

<!--go--><div id=center_tip> 推翻武周朝的统治后,唐王朝的帝王承袭了武周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有唐起始,科举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唐国立朝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

唐朝立国近百年来,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也就是考场的意思。

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

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读书人中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暴雨倾泻,时有轰隆隆的雷声响起,闪电划破长空。午时,或许是天不亮就起床至贡院,一番经历过后,放下了紧张之后,吃饱喝足,人的精神松懈下来,整个人就疲惫不堪,躺下就睡着了。

此时已是入夜时分,有一群官吏带着兵丁在贡院考场中来回巡视,待至丁字号考巷,来到张继考房前时,见一人在考房里呼呼大睡。

一旁随着此次礼部尚书马周在贡院巡视的官吏都是心道,外面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此人竟呼呼大睡不觉,难道这人是个傻子不成。

在一旁竖立听见上官话语的兵丁就要上前去想要将张继叫醒,马周却摆了摆手,笑着对属僚道:“宠辱不惊,不动如山,此人倒是个做官的好材料,呵呵,遇到大事,真有静气啊。”

“不要叫醒他了,让他睡吧!此人不错,呵,哈,哈哈。”

“也是。”众人都是跟着上官笑着称是,做官最要紧的是要有眼色,当下会试主考官马周也没叫醒张继,而是直接去其他考房巡视了。

守在张继考房前的官兵见了这一幕,不由唏嘘不已,这人倒是个幸运儿,会试还没有结束,就已经入了礼部尚书马周的眼了。

张继醒过来之后外边已经是黑漆漆的晚上了,睁开睡眼迷离的眼睛,借着划破夜空的闪电,依稀可见外面的场景,此时暴雨间歇,细雨迷离,烛火点点,隐约传来举子轻语的声音,颇有一些风声雨声读书声的意境。

莞儿一笑,翻个身以后,他又沉沉的睡去,梦里的襄阳城杨柳河畔,王晓薇巧笑顾盼喊着继哥哥你快来追我啊,呵呵。

……

待一夜过去,天微微亮时候,外面风雨已停,张继总算一觉睡醒,可能是昨天太累,又是一晚没睡,竟是一觉到天亮。昨日夜里张继一晚睡得太沉,对于昨夜后半夜又下了的倾盆大雨,甚至是一无所知。

此刻左右考生都是惊魂未定,众人都是瞪着一双熊猫眼,一夜没睡疲倦不堪的样子,看着张继起床,然后在考房里一边打着呵欠,一面收拾被褥。

监督张继的官兵,经历了昨晚马周见张继那一幕过后,就对张继上了心了,小心翼翼地问道:“这位老爷昨夜睡得可好。”

“昨晚还睡得蛮沉的,就是下半夜外面风雨声有点吵!唉,算了,睡了一晚上感觉还是睡不够啊!”张继抱怨着道。

有也是第一次参加会试的考生们见了张继这不满足表情和语气,心底都是那个气啊!

睡了一晚上还是睡不够?你让我们这些一夜没睡的人情何以堪?

冷静,冷静,我们不可以与这样的人一般见识。

被狂风暴雨惊扰了一夜的考生,都是如此想到,昨夜电闪雷鸣的,令他们本来要写的第二篇,第三篇文章都没写好,科举重头场,头场中头三篇。

这头三篇文章,至关紧要,自己才是重要的,那个人咱们懒得理会。

故而众考生们想起昨夜没写好的,顾不得一夜疲惫,动手写了起来。

不过这时他们却听得外面一阵锅碗瓢盆的声音,再一见他们笔都握不住了。

但见张继起床后第一件事,居然不是赶紧奋笔疾书,补完昨夜还未完成的卷子,而是拿起他的炭盆点燃炭火,拿出一个小铜锅,开始煮起早饭来。

炭火一下下的舔着小铜锅的锅底,铜锅上咕嘟咕嘟上冒着起泡,张继揭开盖子,尝了一下味道,还不错呢。

但见米粥的香味四散出去,附近的考生和官兵都不由都是一阵腹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