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六节 祷余山之战(2)(1 / 1)

加入书签

“诸君,好消息!”张越放下手里的报告,笑容满面:“续将军在河曲地带,发现了大约两千左右的匈奴骑兵……” 众人听着,面面相觑,都有些不明所以。 不明白,这有什么值得高兴的? 但张越知道,这是他现在收到的最好的一个消息! 也是目前最大的一个机会! “匈奴人既然主动派遣了骑兵,出现在上游的河曲丘陵……”张越微笑着:“这就说明,他们还是有理想和希望的……” “有希望,就是最好的消息……” 老祖宗早就教育过了,无欲则刚。 若匈奴人真的龟缩在弓卢水以北,祷余山以南的地区,卡住这条咽喉要道,连头都不露,那么,汉军无论是想要重走霍去病的征途还是折向余吾水流域,都会始终面临此地之敌的攻击与骚扰,始终不得安宁。 故而,祷余山是汉军下一步行动前,必须拿下的要地! 而要拿下它,强攻的话,损失将会非常大。 而且,未必能够成功! 如今,居然有一支匈奴骑兵,出现在本来认为一定会被匈奴人放弃的河曲地带?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匈奴的主帅,想要建功立业! 虽然张越不明白,他为何会有这种想法? 但…… 几乎是下意识的,张越就明白,必须给他机会! “郭戎,汝立刻去通知续将军,不要与河曲之敌接触,立刻后撤三十里!”张越下令道。 然后他转过身来,看向众将,道:“吾需要招募一批蠕蠕人……” “让他们代替我军,去与匈奴交战……” 众人听着目瞪口呆,特别是虚衍鞮。 他瞪大了眼睛,满脸疑惑:“那不是必败吗?” 张越咧嘴笑着:“这正是吾所需要的!” 送人头,才能激发对方的好胜心,才能引诱如今猬集在祷余山以南的草原上的匈奴主力伸头出来。 只有乌龟离开了龟壳,才好方便吃掉! “立刻去做吧!”张越背身下令:“两天之内,本使要见到至少两千以上的蠕蠕骑兵……” …………………… 几乎是在同时,祷余山下的奢离,也接到了他派去河曲的军队发回来的报告——发现汉骑踪影。 他当即,便喜的手舞足蹈。 满脑子,都是胜利、权力和王座! 这不能怪他! 实在是,单于的宝座,太过诱人! “马上召集所有部族贵人!”他咬着牙齿,下达了命令:“再去告诉糜奢,让他立刻赶回龙城,去拜见母阏氏,将单于将归的事情,告知母阏氏!” 糜奢是奢离的表弟,同时也是他这个右贤王手下的左大都尉,更是母阏氏颛渠氏的妹妹之子,深得母阏氏喜爱,将他派去龙城,是最佳选择。 “您的意志,伟大的屠奢!”立刻有贵族转身而去。 奢离则负手向后,得意起来。 匈奴当前的格局,是匈奴帝国数十年来的矛盾与冲突产生的。 特别是当代单于狐鹿姑与母阏氏之间的矛盾,相当严重! 准确的说,应该是作为匈奴王族的孪鞮氏一系与素来作为匈奴后族的颛渠氏之间的矛盾,日益加重! 从儿单于时代,单于和母阏氏之间,就日渐离心离德! 自冒顿时期以来的默契与配合,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勾心斗角与尔虞我诈。 特别是如今的母阏氏,因为当年李陵杀李绪一事,与已故的且鞮侯单于和现在的狐鹿姑单于闹得很不愉快! 两者,近乎势同水火。 单于要变革,母阏氏就抬出祖制,抬出传统,极力反对、下绊子。 如今,狐鹿姑抱病,而且被迫从西域撤兵。 母阏氏能没有想法吗? 若这时,自己再打一个胜仗,哪怕是小小的胜仗…… 奢离兴奋的都要跳舞了! ……………………………… 数千里之外,私渠比鞮海畔,鲜花灿烂,牛羊成群。 在这里休息了数日后,狐鹿姑的身体,终于好转了一些。 刚刚喝了信任的巫医送来的草药,他勉强的坐起来,看向一直守在他身边的右大都尉木亥鞮,道:“辛苦右大都尉了……” “这是奴才该做的!”木亥鞮连忙跪下来说道。 他本是奴隶,准确的说是匈奴人从西域抓回来的战俘之后。 因为和狐鹿姑年纪相仿,加上机灵、懂事,所以被送到了狐鹿姑身边,作为玩伴兼奴隶。 一路陪伴着他,走到现在,可以说是现在这个单于庭里,对他最忠心的人。 狐鹿姑甚至打破传统,将他任命为单于庭的右大都尉,掌握一半的王庭扈从,更直接控制了单于帐附近的所有武士。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匈奴历史上,大小叛乱、政变,一直不绝于耳。 就连冒顿大单于与老上大单于这样的绝对强势的统治者,也遭遇过无数次政变与叛乱。 最近数十年,单于庭内更是流血无数次。 军臣单于、儿单于以及句犁湖单于,都是死的不明不白。 未遂的政变与叛乱,数都数不清楚。 所以,历代匈奴单于,都在不断强化和加强自身安保。 到得现在,狐鹿姑更是完全控制和掌握了王帐附近五百步的所有武装力量,并用财富、女人和牲畜,确保他们绝对忠诚! “龙城那边,有什么消息吗?”狐鹿姑问道。 “回禀大单于,奴才得到消息,说是已经发现了汉军的北征骑兵沿着弓卢水前进的踪迹……”木亥鞮低头道:“母阏氏已经下令,命右贤王奢离为帅,统帅仑头、车奢、卢水等十余部骑兵,进驻祷余山,并下令放弃了整个弓卢水以南的全部牧场,撤离了所有牲畜,并将姑衍山、狼居胥山的牲畜、妇孺,向燕然山、金山一带转移……” 狐鹿姑听着,点点头,终于露出微笑:“母阏氏,还是有见识的!” “此事,母阏氏做的对!” 汉军击破了卫律兵团后,漠北的防御力量,就出现了真空。 狐鹿姑虽然在闻讯后,立刻就做出了撤兵的举动,但,从西域撤回余吾水,并赶去救援圣山与龙城,哪怕狐鹿姑极力催促,他的先头部队现在起码也还需要一个月,才能赶回去! 而主力,更是至少需要四十天! 而这四十天,可能决定兴衰生死! 如今,龙城的消息,让他终于放下心来。 只要守住祷余山,哪怕汉人将弓卢水以南的所有牧场和羊盆都烧掉,对于匈奴而言,也不过是丢掉脸面,受些轻伤,还不会伤筋动骨。 然而…… 高兴过后,狐鹿姑猛然想了起来,瞪着眼睛,看向木亥鞮:“母阏氏为何不命丁零王去统帅,反而让右贤王坐镇?” “奢离,他根本就没有带过兵!” “而且,他的性子太急躁,功利心太重!” “让他去指挥诸部……万一其为汉人所诈怎么办?” “大单于,此乃母阏氏的意思……”木亥鞮连忙上前扶住越发激动的狐鹿姑:“您也是知道的,母阏氏素来喜欢右贤王……在先单于在时,就有意要立右贤王,幸各部贵人反对,而您又是先单于指定的左贤王,这才作罢……” “如今,母阏氏有机会,自然会让右贤王去立功……” “立功?”狐鹿姑勉强按捺住自己内心的狂躁:“我看,是去送死吧!” “那汉侍中,连卫律都能败,奢离焉能是其对手?” “马上去请坚昆王来!”狐鹿姑激动的道:“快去!” 木亥鞮自然明白自己的君王的意图,他立刻劝道:“大单于息怒,大单于息怒!如今,单于庭可离不开坚昆王!” “若坚昆王走,奴才恐怕无人能压制这单于庭上下……” “届时,恐怕比右贤王惨败,还要可怕!” 这次从天山撤退,几乎耗尽了狐鹿姑这数年来积攒下的威望。 对于整个单于庭的打击,都是相当严重的。 倾巢而出,聚集十五万骑兵,数百万的牲畜,西征日逐王,在天山下顿兵数月,却在胜利之前,忽然撤兵。 不止撤兵,还与先贤惮达成协议,承认并册立后者为左贤王,以此拉拢和团结匈奴力量,并重塑上层建筑。 这对所有曾对狐鹿姑忠心的部族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 对所有追随狐鹿姑西征的士兵来说,更不啻是灾难! 更要命的,还是,各部贵人们因此而引发的离心离德。 对这些人来说,他们现在处于一种极为尴尬的地步。 他们跟着狐鹿姑去西征先贤惮,一则是出于忠诚和服从,二则也是想借此吃点东西,瓜分掉先贤惮的部众、军队与地盘。 现在倒好,白忙活了一场不说。 本来的敌人,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左贤王兼日逐王,未来的匈奴单于。 未来先贤惮上位,他们这些今天带兵去打过他,甚至恶言相向、落井下石的家伙,岂不是马上会成为眼中钉、肉中刺? 这些人现在没有爆发,没有动作。 不过是外患当前,不敢搞骚操作。 而且,还有坚昆王李陵率领的大军,在单于庭内弹压。 李陵的精锐骑兵和他控制和影响的单于庭主力,使得这些人投鼠忌器。 但问题是…… 李陵若是离开…… 后果简直不可想象! 没了这位在西征中打下赫赫战功,折服了无数贵族的大人物弹压。 这单于庭,马上就要翻天覆地! 弑君,对匈奴人来说,从来不是问题。 换一个单于,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只要不是先贤惮,谁都可以! 狐鹿姑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他闻言,叹了口气,像是失去了力量一般,瘫软在塌上。 李陵不能走,卫律又是败军之将。 单于庭内,四大氏族的精英,现在也靠不住了。 至于孪鞮氏…… 他最信任和欣赏的两个弟弟。 于靬王春天就去了北海,去找那个汉使苏武交流音律去了。 姑衍王虚衍鞮,现在恐怕不是阶下囚便是死人一个! 剩下的人里面,恐怕都是些想着‘彼可取而代之’的野心家。 环顾四周,狐鹿姑悲哀的发现,自己现在无人可用! “天神啊……日月之主啊……”狐鹿姑仰头看着穹顶:“请保佑您的子民,渡过这一劫难吧!就像您当年庇佑伟大的尹稚斜单于和乌维单于一般……” 他现在只能向神明寻求帮助了。 寄希望于神明的力量,让从弓卢水而来的汉军,出现意外或者发生问题,被迫撤兵。 不然,他真的没有信心,可以安然渡过此番灾难! “早知道……本单于就该早早的把汉使还给汉朝人……”狐鹿姑闭上眼睛,懊悔不已:“或者,不让卫律率部南下……也可以避免此劫!” 这两个选择,都可以使他避免今天的尴尬与困境。 送还汉使,就不会出现谈判的时候,汉朝使者被刺杀,进而引发那个侍中官率军出巡的事情。 不派卫律率部南下去找事情,就不会丧师漠南,漠北自然不会出现防御真空。 而可惜,他在这两个事情上,全都犯下致命错误。 “张毅张子重!”狐鹿姑闭上眼睛,在心里狠狠的记住了这个名字。 就像他的父祖,将卫青霍去病的名字,死死记在心里一般! 他明白,无论如何,现在,匈奴都出现一个大敌! 一个可能让匈奴帝国毁于一旦的敌人! 和当年的卫霍一样恐怖的敌人! 他用着实实在在的战绩,证明了狐鹿姑最初的猜测。 “汉,为何英雄豪杰如此之多?”狐鹿姑哀叹着:“卫青、霍去病后,又出一个张子重……” “此天欲亡我匈奴乎?” ……………………………… 两天后,在匈奴人和乌恒人努力下,两三千名游荡在弓卢水中游与上游地区的蠕蠕、高车人,被征募了起来。 老实说,这些如今还非常弱小的游牧民族,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其他情况,都不能被称为战士。 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乌合之众,应该是恰当的。 不过,这也是张越想要的结果! 不让匈奴人尝到甜头,怎么能引诱他们出来? 于是,张越让乌恒人将他们的武器拿出一部分,分给这些人,又搜刮了许多匈奴人的衣甲,给他们使用。 然后,随便的将他们组织了起来,就让虚衍鞮部下的一个贵族,带着数百降兵,踏上了前往河曲地区的征途。 同时,张越命令司马玄率领两千汉骑,紧随其后,与他们相距大约一百里。 并给司马玄下了一个死命令——遇到匈奴人,只许败,不许胜! 只许后撤,不许前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