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节 公羊未来(1)(1 / 1)

加入书签

外界纷纷扰扰,张越却并不是很在意。 因为…… 别看现在,好像公车署那里,报名者车水马龙。 但实则,最终能有多少人真正愿意去? 还是未知数。 到了地方,肯留下来的,又未知能有几个? 反正张越对此不乐观。 这次的事情,更像是一场狂欢。 一次宣传,一个广告而已。 所以,在看到势头起来后,张越就没有再管了。 回过头来,他开始专注自己的事情。 首先,就是召集新丰、临潼官吏之事。 这个事情,刘进已经在办了。 应该就是这几天的事情了。 此事,张越不打算参与,而是让陈万年和桑钧主持。 原因很简单——如今太孙宫已立,莫府也在筹备。 刘进的太孙属官,也会在未来两三个月内陆续到齐。 这样,就会产生一个问题。 依照旧例,储君食邑与属地的日常行政,是要接受舍人、家令以及其他储君大臣指导甚至是节制。 然而…… 刘进这里情况特殊,比起这些新来的什么太傅少傅,舍人洗马、家令门大夫一类的属官。 新丰系才是刘进的元辅、从龙之臣。 反倒是,属官是后来者。 这就形成了一个问题:在日常行政上,到底是家令舍人指挥县道有司,还是实际在一线的元辅、从龙之臣,继续把持权力,乃至于反过来,抢走太孙诸官的活? 这个问题,若在其他朝代,倒还好解决。 但在西汉,却是麻烦无比。 概因汉室官场,素来有为小吏必陵上官,居副手则架空主官的优秀官员。 天下人也都习惯了。 所以,这太孙属官和新丰临潼官员们的冲突,在所难免。 要是张越会一直留在长安,这个问题倒也不大。 以他的权力与地位,一切牛鬼蛇神,都得跪下唱征服。 完全可以强力弹压,让两方各安其事。 但问题是…… 张越马上就要去乌恒,然后就正式踏上征服世界的道路了。 新丰、临潼,哪怕再算上即将归入刘进治下的那几个食邑县,对张越来说,也不过是一个戏水的澡盆子。 终归是太小了。 也瞧不上! 只要,别人不破坏他的计划和既定的发展方向与制度。 那么,新来的属官们也罢,原先的旧人也好。 谁有本事谁上! 不行别bb! 这次会商,就会是这两个系统的第一次碰撞。 以汉人的性格,必然是火星撞地球。 所以,张越远远的躲开,不想参与。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而另外一个事情,张越却是非得亲自参加不可。 “太学啊……”摸着手里的请帖,张越轻声叹息。 这是董越刚刚派人送来的,邀请张越明日前往太学观摩‘明堂’‘辟雍’这两个建筑的动工仪式。 摩挲着请帖,张越知道,这其实是董越在提醒他,是该举行仪式,拜入乃父门墙了。 可是,又不好直接说,于是只好用这个办法来提醒张越。 “也对……”张越放下请帖:“占了董家这么多便宜,是该要有所回报了……” 董仲舒是面好旗帜啊! 就和孔子、子夏一样好的旗帜。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仅此一项功绩,就足可让无数儒生,感恩戴德。 董系也是因此,才能在董仲舒去世后,诸弟子凋零的今天,依然能坐稳公羊学派共主的地位。 对张越来说,他借着董仲舒的虎旗,也是做了很多事情。 在将来,更需要利用这块招牌,来改造公羊学派。 所以,他与董越和董系之间,属于共存共荣。 至少目前是这样的。 于是,第二天一早,张越便驱车离开长安,前往城外的太学。 当他抵达太学之前时,天色尚早,太学门口,却已经是人山人海。 数不清的人,从四面八方齐聚于此。 长安城中的士子们,更是早早的等候在这里了。 太学扩招,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而是公开的事情! 董越和太学诸博士,也从未隐瞒此事。 相反,这几个月来,他们大张旗鼓的到处化缘。 长安城里的两千石、列侯与勋臣元老,几乎都被请了一遍。 在捐助金额,达到某一水平,可以送一个子弟入太学就读的诱惑下。 长安权贵们,纷纷慷慨解囊。 富商豪强,更是争相奉献。 甚至,还有临淄、雒阳、邯郸的贵族富商,带着大批财富,远道而来,送到太学。 短短三个月,董越就筹集了超过价值五万万的资金。 不止是太学扩建和明堂、辟雍的经费有了着落。 就连张越曾提议的建设太学大藏书阁的资金也有了保证。 等到了西南夷诸王与乌孙小昆莫来了以后,太学连可持续发展,给与贫寒士子奖学金的资金也都有保障。 连天子在看到这个情况后,都有些眼热,想要从太学打点秋风,回去改善一下建章宫的宫室。 错非张越拼命劝谏,以子产和三代先王重教的借口,勉强劝说天子同意了太学的资金,专款专用,不然,董越怕是得抱着五铢钱痛哭流涕了。 有了钱,太学自然也就阔气起来了。 张越到的时候,就看到了,从太学门口直至长安鲁班桥,数里之间,处处有戏台。 数十支关中有名的蚩尤戏团体,都被请来,表演蚩尤戏和杂耍,给周围群众与士子欣赏。 太学的正门,更是张灯结彩,披红挂绿。 真真切切的让人知道了,什么叫有钱才能为所欲为! 这要换过去,太学每年的那几百万钱拨款,连太学本身都很难维系下来。 如今,太学却可以一次性拿出数百万的钱来为明堂、辟雍动工庆贺。 张越看着,都是有些恍惚。 因为,貌似汉太学的发展轨道,被他拉去一个奇怪的地方。 从前,太学生是荣誉,是地位,更是认可。 但以后的话…… 当一个学校,有至少三分之一的学生,是用钱开路进去的。 这个学校还能纯粹吗? 舆论怕是不会放过,将铜臭味带进这光荣与梦想并存的太学的董越等人。 攻仵与非议,已经蓄势待发,只等太学扩招,出现第一批是用钱而非学术、人品、道德进入太学的学生。 不过,这个事情,张越早就帮董越想好了解决办法。 很简单,采用特长生招录程序。 选录在御、画、书、琴,以及其他方面有着杰出能力之士。 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嘛。 如此一来,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你好我好大家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