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节 婴儿保卫战(3)(1 / 1)

加入书签

马四曾经在键为郡给键为郡主薄当过仆人,自然也识字。 只是识字量比较少,只能认得日常用字。 他战战兢兢,捡起那份丢在自己面前的书简,打开来一看,立刻就哭了起来。 书简上的文字,虽然有些他认不得。 但大部分还是能看懂的。 他甚至没有看完书简,就扑通一声,面朝长安方向跪下来,磕头顿首,抽泣着道:“小民有罪!小民有罪……” 而在此时,新丰县全县的主要道路路口与市集、街口,一块巨大的木牌,被人竖了起来。 一个个官吏,聚集民众,大声宣读和宣讲着其上的内容。 在新丰县县城之中,胡建亲自出马,站在市集的旗亭下,向着聚集在身侧的商贾、民众宣读着这木牌上的内容:“春秋之义,在于仁义二字而已,仁义不施,则攻守之势异也!而仁者,爱民而已。董子曰:仁之美者,在于天,天,仁心也!故云: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先王之道如是而已!” “当今天子,亦于元朔元年冬十一月明诏天下:夫本仁祖义,褒德禄贤,劝善刑暴,三王五帝之所繇昌也……” “今新丰有陋习,百姓不举其子者众,是毁先王之道,坏先帝之法,伤天子之圣德,有司察之,以严法禁之!” “严法之禁,实出于仁心、天意、圣训也……” 随着胡建的宣告,立刻就有着官吏,在旁边解释这些话的意思和含义,以尽可能通俗和直白的语言,告诉人民。 这是法家的特长,法家昔年全盛之时,甚至可以将整部秦律讲给一个不识字的农民听,还能让对方听懂。 如今,虽然没有了秦代的条件,但这吃饭的本事,却还没有丢掉。 而周围人听着,都是默默的低下了头。 新丰城中居民,基本都是商贾、官吏和地主豪强,或者游荡的游侠、地痞。 这些人最大的特征,就是基本都是中产以上或者是富裕人家的仆人、雇工和家臣。 自然识字率很高,基本都有一定的文化底蕴。 听着胡建的宣讲,再听着相关官吏的解释,很多人纷纷羞愧的低下头。 在新丰城中,过去绝大多数溺婴行为的驱动力,都并非来自贫困,而是源于自私。 汉家制度,世代降爵,又有推恩令,令庶子也能分到部分家产。 通常一个家訾十万的富裕人家,只要子嗣稍微一多,一代人就能完成从富裕到中产的转变。 为了防止子孙演变成为庶民,很多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都会选择溺死自己那些后出生的儿子。 这种方式,虽然残忍,但却可以保证子孙后代的平稳。 如今,听到胡建的宣讲,来自良心的谴责,终于发作。 但在新丰城外,广大的农村,特别是贫困的骊乡、临渭乡等地,情况却是截然相反。 底层的百姓,可不管你什么大道理,周公孔子。 他们关心的问题更加实际。 “明公,俺们不是不想养子啊,实在是穷啊!”在骊乡的临山亭中,曾胜刚刚向亭中百姓,讲解了这一段告令,立刻就有百姓大声说道:“实在没办法啊!俺们本来就穷,要是再多养几个,连以前的孩子也要养不活!如之奈何?” 曾胜看着那个百姓,他认得,此人正是这临山亭的破落户,他家的妻子刚刚怀孕四个月了,而且是第三胎,故而已经被他列入了重点监视和观察对象。 “顾大郎!”曾胜叫着那人的名字,盯着他那张黝黑的脸庞,大声威胁:“本官严告于汝:汝之子汝若敢不举,吾不仅要罚尔一倍田税和五倍口赋,还会将传役分给汝!” 名叫顾大郎的男人闻言,吓得两股战战,瑟瑟发抖。 传役? 所有徭役类型中仅此于修长城的苦役! 更恐怖的是,这种徭役一服就是半年甚至一年。 期间,服役人要自费负担所有开销。 别说他这样的破落户了,就是一般的中产之家,摊上这个繁重的可怕徭役,也要家破人亡! 威胁恐吓了一番顾大郎,曾胜就露出笑脸,对周围百姓拱手,道:“自然,既有严法之雷霆,也有仁义之恩德!” 他回过头,看着木牌上的文字,拍了拍手掌,昂着头骄傲无比的继续念道:“百姓不治,有司之罪也,今新丰陋习,不举其子,有司不能察民间之疾苦,绪天子之恩德,是有司之失!” “念百姓生活之艰辛,养育之困苦,本仁心圣训,特告新丰父老……” “自即日起,家訾一万钱以下,养有两子或两子以上者,其一子在襁褓者,可告乡亭官吏,或执户籍、訾产之符,至县衙相告,有司当细录其名,造册于县衙文牍之中,每岁八月,先以公田假之,其租税以三成!有司当月至其家,以问疾苦……” 这话一出,顿时全场哗然,无数人目瞪口呆! 仁政! 哪怕不识字的农民,现在也马上联想到了这个词语。 看听着曾胜继续说道:“而家訾在一万钱以上,养有两子或两子以上,其一子在襁褓中者,可告有司,有司当先以其为责庸!” “若能养有三子或三子以上,一子在襁褓中者,可免当年田税,无出当年口赋,免征当年徭役!” “其能养五子者,其家主免老,有司当以为长者,告令全亭,予以嘉奖!” 曾胜讲完,所有人皆是目瞪口呆,怎么都想不到官府居然还有这种操作? 若真的能落到实处…… 旁的不说,单单是那家訾一万钱以下,养有两子或两子以上,其一子在襁褓可优先租佃公田的政策,就是一个大礼包! 公田啊,那可是公田! 亩产三石以上的上田! 有着完备水利灌溉,不需要休耕的上田! 顾大郎立刻就跳起来,举着手,问道:“明公!明公!俺家家訾,就在一万钱以下,可以租佃公田吗?” 曾胜没有好气的看了他一眼,道:“当然可以!” “不过得等汝子生下来,由本官登记造册后才行!” “告诉汝吧……若汝子生下来后,不仅可以假公田,本官更可以为汝申请农具、种子和耕牛之贷,皆为官贷,利息十一而已,且可分三年偿还本息!” 顾大郎听着这个消息,眼睛都直了。 他怪叫一声,立刻撒腿往家里跑。 现在,他那个怀孕的妻子,已经从过去的累赘,变成今天的宝贝! 顾家能不能租佃到公田,过上好日子,可全靠那个本来他决定溺死的孩子! 曾胜看着顾大郎的身影,摇了摇头,但在心里却是暗喜不已。 治下出现了溺婴事件,县里面自然要追究责任。 但若能保持全年无溺婴,则可以在考绩之上,记上一功! 对他这样的太学生来说,若能在新丰这里拿到几个‘最’的考评,往后从太学毕业,至少可以从县令甚至是郡中千石实权官员的位置起步,而且升迁速度将是无与伦比的! 毕竟,新丰现在乃是天下瞩目的焦点。 更是汉家建小康、兴太平的基地、试点与标本。 从这里带着几个‘最’的考评出去,那就是带着一身荣誉和光环出仕。 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将备受瞩目。 甚至说不定,会成为一郡之望。 人未到,名先至。 到任之日,郡守出迎三十里,郡中名士排队欢迎。 全郡父老皆翘首以待,全郡希望集于一身。 而类似的情况,此刻在整个新丰的每一个乡亭之中上演。 严法禁止,加上政策鼓励和奖励,短短数日,整个新丰上下,哪怕是最愚昧的百姓,现在也知道了,溺婴不对,溺婴要被重罚。 而多子现在直接与多福挂钩。 民众的生育意愿,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过。 于是一入夜,家家户户忙造人。 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只要还能生育的,都卯足了劲。 哪怕是中产和地主家庭们也是如此。 比起穷困人家盯上的公田名额,他们的目标,自然是免老这个待遇! 所谓免老,就是汉律规定的符合特定条件的个人,可以退出徭役、兵役的征发序列。 乃是乡三老的必备前置条件。 四十岁前不能得到免老待遇的,基本是不可能成为乡三老的。 由是,在这个风潮影响下,新丰民间很快就出现了一首民谣。 街头巷尾、村亭内外,都有孩子在到处传唱:圣天子,降恩德,皇长孙,施仁义,侍中公,活我弟,告父老:一个太少,两个不多,三人为林,四子结义,五子同心,多子多孙,多福多寿! 以至于,很多很多年以后,当曾经在新丰做过官吏的人,垂垂老矣,重归新丰之时。 他们发现,道路上,挤满了前来恭迎他们的人。 无数的男人、女人,老老少少,牵着自己的子孙,恭身拜在已经胡子发白,腰背皆弯的自己面前,顿首磕头,道:“长者活我!长者活我!致有今日!致有今日!” 而出现在已经昏花的老人眼前的,是数以百计、数以千计的人群。 于是,已经连路都走不动的老人,发现自己这一生是如此的辉煌灿烂,功勋昭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