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震惊整个朝堂(1 / 1)

加入书签

朝堂之上,群臣都有些面面相觑。 忽然下达的圣旨,让他们全都来金銮殿,他们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难道是帝国来犯? 不会啊,这么大的事不可能没听说过啊。 那到底是什么事? 许多大臣都暗自私语,不知道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怎么把他们全都找来了。 “王大人,你可知道陛下把我们全都叫来是为了什么?”黄连上悄悄问道。 他不是什么大官,不过刚刚五品,只是勉强有了来上朝的资格而已,所以做事自然是战战兢兢,生怕不知道什么事而导致出错,到时候丢了官再丢了命,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而这个王大人,也是他在朝堂之中的靠山之一,官官相护结党营私,老传统了。 王大人摇头道:“不知道,我之前也没得到消息,说不得是什么国家大事,进殿之前我也问了其他的大臣,他们也都不知道,看样子是有什么紧急的事,不可大意。” 听到王大人如此说,黄连上顿时面色也严肃了几分,认真的点了点头。 两人的言语,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 毕竟满朝文武大臣呢,但是他们的想法都差不多。 陛下找他们来,必然是有大事! 总之不管是什么事,他们的表情都非常严肃。 因为这么多年以来,每次皇帝把满朝大臣全都叫来的时候,都是出了大事的。 “诸位爱卿,今日朕叫你们来,是为了让你们看几首诗的。” 等人都到了,唐仁鹏自然没什么废话了,直接开门见山。 哦? 诗? 众大臣都有些诧异,陛下把他们一起叫来,居然就是为了让他们看几首诗? 这是什么意思? 什么诗能让皇帝如此重视? 黄连一震惊道:“莫不成是帝国以战诗为题,要发动战争?!” 一句话,把朝中所有的大臣都吓了一跳。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大乾皇朝固然国力强盛,武力也非常强,但是和其他两个帝国还没有拉开多大的差距,简单来说,真打起来,最大的可能就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这是两大帝国交战的结果,可别忘了,还有第三个帝国在。 到时候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话,大乾皇朝也是承受不住的。 毕竟比起根基,大乾皇朝可是最浅薄的一个,甚至可以说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 根基这东西,基本取决于民众认同感。 举个例子,同样是灭国之战,打到最后,类似大齐帝国和大元帝国那种根基深厚,非常被民众认同的帝国,必然是人人皆兵,拼到最后为止。 而大乾皇朝这种,说不定直接法兰西了。 不可同日而语的。 “什么乱七八糟的,这事和战争没关系,而是我们大乾皇朝内部的事。” 唐仁鹏对于自己这些臣子的想象力也是有些无语,如果真是战争的话,怎么可能还这么轻松的说话? 简直了。 听到唐仁鹏的话之后,众大臣才松了一口气。 只要不是打仗就好,如果是打仗的话,谁都折腾不起,举国之力折腾,到最后死人丢地盘还损失财源。 实在是太惨。 一番乌龙过去。 唐仁鹏手掌一挥,四道卷起来的纸张顿时飞起,在空中展开,悬浮于空中,在众大臣的面前。 《垂老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老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 一共四首诗,分别是《垂老别》《春望》《望岳》《石壕吏》。 一共也没多少字,不算难以理解。 大臣之中,除了武将之外,基本都是文人,所以对于这四首诗词的水平,他们自然也都是看得出来的。 所以,众人全都震惊了。 这几首诗...... 绝了! 诸多大臣表情各异,但归根结底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震惊。 四个字就是不可置信。 别说文人,能站在这当武将的人,也不可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粗鄙武夫,所以他们也都是能看得懂这诗词的,只是理解性没那么强罢了。 但那也不影响他们能看得出来,这几首诗词都是极其伟大的。 这就让人非常震惊了。 看着众大臣震惊的模样,唐仁鹏满意的点了点头。 总不能让朕一个人震惊,有事你们也得看看才行,这个反应还是很真实的,毕竟在场大部分都是文人,文人见到伟大作品时候的震惊感,绝对是装不出来的。 作为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平日里大臣们如何和他演戏,唐仁鹏也都是一清二楚。 而今天,大概是大臣们所表现的最真实的一次了。 这一切的来源,都在于这四首诗上。 不过也不能说这些大臣,就算是他自己,每次看到这四首诗的时候,都是有些发自内心的震撼的。 这份震撼,给了他更多的信心。 “这......陛下,敢问这四首诗词是何人所创?” 半晌后,终于有人问出了这句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