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嘉兴公主(1 / 1)

加入书签

“皇上,叫我来有什么事?”长公主今天穿了一身灰色的棉衣,头上也只是插了一根简单的簪子。 朱瞻基很满意,“朕准备让你来负责日常的事务,上传下达,管理印宝,文书,膳食,出行等等。” “皇上,我怕做不来。” “不行就算了,我可是好不容易说服太后娘娘的。” “不行!” “怎么又不行了?” “我也是想帮着皇上做事嘛,皇上教我就是了,小气!” “把这份送到内阁。” 她接过,瞪了皇帝一眼。 “长公主?”“见过长公主。”“长公主有事吗?” “是这样的,皇上公务繁忙,分不开身,所以叫我来帮他,我现在是他的掌印官。” “恭喜长公主。” “这是皇上让我交给诸位阁老的。” 夏原吉看完后,交给了杨士奇,不一会儿大家都看过了。 “你们呢,有什么意见?” “没有意见。” “权大人呢?” “看来还是皇帝了解我,没有意见。” “长公主,皇上没有叫我去吗?” “没有呀。” “那我跟你一起去一趟吧。” “哦,好。” “皇上,我回来了。” “金老来了,坐。” “皇上,将礼部科考并入文教部,这个倒是可以,可是为什么要将翰林院也并过去呢?” “翰林人员太多了,不用实在可惜了,以后,字画等出色的,安排到清华园去传教,文笔出色的就专门来宣扬朝廷的策略和法度等等,其他能力出色的任命为实质的官职。 新科进士入翰林可以多接触政务,安排实职,时间不能太长,人员不能过多。 科举进士本来就不多,像修史的就安排专人去修,侍讲,侍读,侍书,五经博士这些就没有必要了,可以定时到宫里来讲学就行了,打个比方,给太子配属官员,还不如让太子去做事来得快些,这个朕是深有体会。 官员还是需要地方历练,要按部就班。 翰林院有哪些人表现比较突出的?” “皇上,少詹事王英,你是知道的,与王直、金实等编写《太祖实录》,文皇帝多有夸奖。 还有像王钰、曾鹤龄、苗衷、陈循、刘铉、高谷等皆有大才。” “不错,像王英等这样德高望重之辈应该可以担任今科科举考官。” “那皇上安排谁来担任这次的主考官?” “杨博,朕打算将京城周边县城的官员调往辽宁去任职,再用新科进士来填补空缺,就近磨砺考察,各部也要安插一些。 朕相信能够顷刻之间就写出一篇圣贤文章的人,都应该是聪明人,只要踏踏实实地去做事,总能够青史留名的。” “陛下说的甚是。” “另外朕打算增加三十个名额,送往辽宁任职,你觉得呢?” “我觉得可行。” “你们呐,总是能够猜透朕的心思一样,要么就是随大流,有些人即使文采不行,也一样能够办好差事。 对于有用的人才要破格提拔,科举能不能选出优秀的人才,还需要你们用心,对于贫困地区要有所优待。” 金幼孜离开后,长公主朱瑜瑶说道:“这就是皇上日常的工作?” “怎么了?” “那我要做什么?” “帮我管理好身边的人员,处理好文书,安排好每日的工作进度,膳食以及出行的安排,还有上传下达。” “哪些人员?” “侍卫、军机处、内阁等联络办事人员。” “那为什么要叫我?” “我可没有求你哦!” “哼!叫人家帮忙还这么蛮横,你就是黑大个!” 朱瞻基并不理她。 二月亥日,春风似剪刀,下着小雨,山川坛,举行祭祀和亲耕。 “光辅,朕看你就是一个闷头驴,也没有看到你跟朕说说什么情况。” “皇上,我是按照你说的去做,但是没有什么起色啊!” “没关系的,先从农场着手,从京城周边县城的公田入手,到时候派人给你支援,就比如说这个土壤,为什么盐碱地就不行,什么样的土质才是最好的,怎样才能避免轮休而不伤地? 农学是个大学问,如果能在边疆地区开发粮食,就能大大减低运输的消耗。” “这个实在是比读书还难!”孙继忠说道。 “一个比较好的办法,蚯蚓拉的屎,它能够将牛羊粪便和草叶等吃掉,变成肥料。” “这个倒是可以试试,很多地荒了也是可惜。” 朱瞻基上了马车,长公主又来抱怨了。 “皇上,这么冷的天,还叫人家出来受冻,你一点也不爱护人家。” “怪我了?” “不行,你得赔偿我才行?” “那你要怎样?” “我还没有想到,等我想好了再告诉你。” “叫人去买几只烧鸡烧鸭过来。” “我是你妹妹,不是你的丫环。” “不去算了。” “哼,去就去,反正是花你的钱。” 下午,他接着画梅花,长公主闲的没事,也找过来了。 “哇,这么漂亮,皇上你真是比女孩子的心都要细呀!这么多花朵,有成千上万朵吧?” “公主小心呀,这可是皇上画了一年多的时间呢!” “一年多!” “顶多几百朵而已,朕要将这副画送给清华园作开园之礼。” “清华园是干什么的?” “专门培养画画写字的人才。” “皇上,你这画怎么画的这么像呢,一点也不像其他人的画?” “宋微宗的人物花鸟难道画的不像吗?” “皇上,你到底要我干什么呢,害得我老是出丑,我看像他这样就挺负责的。” “我还能害你不成?好好干,不要让人小瞧了,说不定将来就是太平公主的料。” “你,胡说八道,再这样我就生气了!” “哎呦,我好怕你哦。” “你这个大黑脸,难道就没有人能治得了你?” “那你不怕我先治治你?” “无赖,不讲理。” “随便你怎么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