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故人(2 / 2)

加入书签

可这一次,着实严重。大夫被护卫火急火燎地拽过来,差点儿没吐了。

初颜趴在床边,底下放着个盆,她吐着,肚子又痛,脸色又不正常的红着。

施蒙攥着手,紧张地在一旁站着,看床边大夫和丫鬟帮初颜退烧。

他的心很紧张。

初颜不经意扫过施蒙的眼睛,似是带了些迷蒙。

彼时,冷初辰在慕仙楼吃晚饭,因今日有故人来访。

所为的是冷初辰被贬一事。

来人是初辰之前寻人认识的。初辰在外行走多年,一开始是什么都不懂,勉强带一些吃的,带一些银子就出发。但总会遇见准备不全的事儿,比如生病。

淋了场雨就生病了,带的银子不够买药的,他又是咳嗽不止,完全没法吃饭喝水。

这时候一街边卖艺的小伙子出于善心,就借了他一些银子去买药。

因为借给初辰银子,小伙子没按时上缴工钱,被东家好一通为难。为报答小伙子,初辰与小伙子一起打工赚钱——冷初辰也去街头卖艺了。

技术自是不必说的,小伙子长年以此为生都觉得甘拜下风。

那时候初辰与小伙子相处了七八天。一开始初辰沉默寡言,毕竟他一心寻人,不愿意耽搁,再是性子使然,不多说话。后来毕竟熟悉了,二人就开始有意没意地聊天了。

熟悉了才知道,小伙子是被拐卖至此,被东家逼着卖艺的。现在好多了,以前几乎是每天一顿鞭子,不然谁会天生耍杂技啊?

初辰动了恻隐之心,将自己一块玉佩拽给小伙子:“如有需要,到京都寻我。”

小伙子没当回事,毕竟他这么多年都混过来了,比起来生个病都没银子治病的冷初辰,他觉得自己不会有多惨,到需要背井离乡去京都寻人的。

再说了,他觉得就凭一枚玉佩,寻什么人啊?拿着玉佩大街上问,岂不是可笑?

所以小伙子没当回事。

但后来小伙子走投无路了,就这么一个办法可想了,就来京都了。

小伙子身上的胎记,因为耍杂技衣衫破了被人看见,那对夫妇凭此认定他就是自家儿子。说来也是凄惨,将儿子赎回去以后,家里遭了劫匪血洗。小伙子被族里人认定是灾星,赶出家族了,他父母奄奄一息,却没人救治,被谴责不该将他赎回来。

小伙子求助无门,不能眼见着父母被关押,重病而死啊。有什么办法呢,只有有权有势的人才能让自家族长改变心意了。那会儿他去击鼓鸣冤,可是没钱谁会帮他?

小伙子瞥到这玉佩,决定冒险一试。

到了京城,拿着玉佩逢人便问,甚至还惹得一些小贼觊觎,亏得小伙子机灵躲开了。但没人认识那玉佩啊。

小伙子心灰意冷,心道莫不是非得要将玉佩当了,筹些银子回去,再试试走后门?

进了当铺,这玉佩被认出来了。小伙子说这玉佩是故人相赠。掌柜的将信将疑,将这消息传了回去。

恰逢冷初辰在京城,二人便见面了。

小伙子将这事儿一说,也指望冷初辰帮什么大忙,就说:“我知道你当时是外出,其实家境挺好的吧。你这玉佩就价值不俗,我,我本没想当掉,着实是求助无路,才想来试一试。你可认识什么人,能在明州城里说上话的?”

最后一句是重点,一向不喜欢求人的小伙子,说出来就觉得心虚。他这是自己没门路,托别人走后门啊,也不知道这欠人情的事儿,人家愿不愿意帮忙。

初辰便问他发生了何事。

他都求到了人跟前,自然实话实说。

初辰对这所谓的“灾星”论断,向来是不喜欢的。没人愿意背负上这名号,他自己就是为此所累,终日奔波,不得自在。他这牵累的,还只是母妃一人,他也正试图改变命运,到处寻人。

而听那家族对小伙子的评判,是他的回归牵连了整个家族。这无疑是对小伙子莫大的刺激,若非他坚强,怕是要自惭形秽、惶惶终日最后郁郁而终吧。

“可知自己名字?”初辰问他。

小伙子愣了,他……来找人帮忙,是该自报姓名。

小伙子名唤白强,是回了家以后才知道的。

“明州白家,”初辰喃喃道,“明日我给你答复。”

“真能帮忙!”白强喜极而泣,红了眸子。

初辰点头,不多说什么。

白强在客栈里,是吃不安睡不好,终于熬到第二日。

一浑身凛然正气的大人到了客栈,寻到白强,与他一起驾马回明州。

白强有些懵。

只见那大人拿了圣旨出来,责令明州知府降至师爷,并指派了新人来任知府,还特意指出白家风气必须调整,由白强暂理副族长之职。

白强所谓的灾星名号不攻自破,白家的族长对他恭敬有加。

等钦差大人走了,族长便问他,是认得京城里的什么大官啊,竟能换明州的知府?

白强自己也不知道,但他知道自己可以在白家抬起头,可以救出父母了。

新到的知府对白强也很是欣赏,至此,白强在明州城内声名大振。

后来,白强有回到京城寻冷初辰,是为道谢,但冷初辰又外出,并没见到。

白强留书一封,道日后要为冷初辰两肋插刀。

初辰也没矫情,此后一直与白强书信往来。

是以明州城内,也有初辰的势力。

其实当时帮白强,初辰只是对皇上说了几句话。

“看来这克父克母还真是来由已久,儿臣听说明州此风盛行,逼得一少年走投无路。儿臣不知,是否只有以死谢罪,方能解除此灾厄。”

皇上对初辰深信道士所言,本就极为不满,并一力反对。就是为的初辰能有点儿人气,不要一心钻到克母的胡同里去,为难自己。

而今,说整一个明州都有着这样的风气,那岂不是说,真的会有这样的事?不然,能有一个州的人都信?这不是在打皇上的脸吗!

此事不能不管。

而且初辰能对他这个父皇提此事,是不是表明初辰已经看出了这其实是人的阴谋,而非所谓的命运?

皇上高兴啊,愿意管这事儿。

皇上愿意管的事儿,一吩咐下去,自然是有人调查了前因后果。然后,那收人钱财才肯帮人伸冤的知府,撤了!那不畏强权,敢与恶俗风气作斗争的少年,重用!

是以,有了钦差大人宣布的那一道圣旨。

至于初辰,他纯粹是看出了白强为人陷害,所以才帮。而他自己,初辰不认为高僧所言为虚,他于是继续寻人。哪怕,只是作为一份寄托。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或许如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