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延续千年的争斗(1 / 2)

加入书签

佛门三教建立之后,先是在天竺国内发展,后来,到了公元一世纪,佛教势力开始进入东土。一开始进入东土的佛教势力,仅仅是释迦牟尼所开创的婆娑佛教。而西方佛教与琉璃佛教,则在各自的世界之中,并未进入婆娑世界。

这也就是为何孙悟空带领妖族与天庭作战之际,佛教只有一个如来佛祖的缘故。

可是,随着佛教在东土的影响越来越大,到了玄奘西行之后,佛门在婆娑世界的势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甚至隐隐有凌驾于道教之上的趋势。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终于坐不住了,并且在玄奘西行之后没多久便带领西方佛教势力进入了东土。

这一事件,在当世被称作“西圣法驾入天庭”。

而随着阿弥陀佛与西方佛教进入东土,他也开始了与释迦牟尼佛的明争暗斗。二佛表面上虽是同宗,可教义思想却各有不同。最核心的冲突,便在于阿弥陀佛主张将婆娑世界中之人度往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则主张直接在婆娑世界内度化世人。

这个冲突,也形成了后来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之争。在凡间所谓的“大乘佛教”,其实便是受到阿弥陀佛的西方佛教影响的教派,而所谓的“小乘佛教”,只不过是西方佛教对释迦牟尼佛所创立的婆娑佛教的蔑称。

这一场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之争,持续了一千余年,并一直持续到了当代。而东方琉璃世界的琉璃佛教并未参与这场争斗,琉璃佛教的势力也一直没有来到婆娑世界,而是一直都待在东方净琉璃世界。这也就是为什么琉璃佛教没有一尊佛或是菩萨在三界任职的原因。

由于阿弥陀佛一派的西方佛教势头逐渐更盛,以释迦牟尼佛为首的婆娑佛教的势力逐渐被压制了下去,不过释迦牟尼佛的影响依然没有消弭,他还是佛门中被万佛朝拜的“世尊”、“佛祖”。

北宋时期,是天庭与玄门占据了佛道之争的优势,可是到了南宋时代,佛教势力却逐渐抬头。这其中最明显的,便是西方佛教了。西方佛教其实自盛唐时代开始便已经隐隐然成了佛教之主,到了南宋时代,更是阿弥陀佛为首的西方佛教成功冲破了玄门的压制。

而到了蒙古兴起之后,由于忽必烈喜好佛教,因而佛教在元朝建立后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峰。这个时候,西方佛教和婆娑佛教在东土已经实现了联合,双方虽然教理思想仍有不同,可由于西方佛教的势头太盛,婆娑佛教也不得不低头。

就连婆娑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的两大肋侍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都开始同时尊佛祖与阿弥陀佛二佛法旨。由此可见,阿弥陀佛已经隐隐然有要吞并婆娑佛教之势。

元朝佛教的兴盛,也使得玄门势力进一步受到了影响。不过,在金帝国时期,北方兴起了王重阳建立的全真道,并且很快便创造了席卷整个北方的“全镇浪潮”。南方诸道教教派见状,纷纷联合组成了正一道,以龙虎山张天师为宗。

这一凡间的大事,也引起了天庭的重视。当时,天庭玄门的教义主要便是与南方诸道教教派相同,而北方新兴的全真道,思想与阐教玄门多有不和。玉帝见状,与阐教众仙联合,要去剿杀全真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