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明月抵达五羊城(2 / 2)

加入书签

这是一个减负的过程。

而靖国不同。

靖国地是一年三熟,许多时候是谷子都烂在地里了,也没人管。

要不是靖皇够狠,强行推行了粮票和合作社的集约收购,以国家的资本介入整个粮食业的运作之中,从而保证了粮价可以稳定。

现在的靖国粮食商和农民,怕是都得破产。

只能说靖国的粮农行业,全靠靖国的资金支撑,不然现在的靖国只需要一点点的土地,其实就能养活如今号称三个亿的靖国人口了。

因此靖国可以放开矿业、工业的建设,毕竟它的粮食充足!

“棘国不可能放开矿业,哪怕我们很需要钢铁和青铜,但这些东西并不如粮食和牲畜重要。钢铁我们可以从中原,从靖国购买,但是粮食和牲畜才是我们生存的必需品。如果放开了矿业,大量的人口不事生产,庞大的粮食缺口从哪里去解决?”

澹台明月的一番话让这群人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行了,靖国这么做,是因为他的粮食产量高,一年两熟,三熟的土地比比皆是,如果靖国放任更多的土地产出粮食,那么就会导致靖国朝廷收购粮食的价格压力巨大无比。因此,靖国其实反而会更加鼓励百姓种植经济作物。”

“这些作物一种植,粮食的产量会降低,靖国朝廷的财政压力就会减少,而往后如果粮食产量不够了,再提高粮食收购价,加上他们的高储备率,完全能支撑起整个国家消耗。”

“这就是靖国的底气。一个富庶到令人发慌的国家,才敢支撑大量的不事生产的百姓做其他的事情。”

澹台明月看了一眼做小吃的丁老头一家,又把一本《华夏百姓膳食指南》拿出来一看,不由得感慨:“在我们还愁该怎么样才能吃饱的时候,靖国已经开始在研究,怎么吃才好。你们看那几个孩子,一个个虎头虎脑的,若是我们棘国,能见到这样的孩子吗?”

顺着澹台明月指的方向看去,几个束发,面相看起来十三四岁,但是胸口却绣着五羊十三小学的穿校服的少年说:“十三四岁的小子,比我们草原上吃肉的儿郎还要壮实,可见这本《膳食指南》的功用。”

“不会吧?看身材都十五六岁的模样。”

“不信你可以去问问。”

澹台明月刚说完,其中一个好奇走过去,拦住了正在买包子的少年们问:“你们都是几岁的孩子?怎么长得这么壮实?”

被拦住的少年愣了一下,上下打量了一下面前穿着外域风情的随从笑道:“回答你问题也行,不过还请先生先回答:先生来自何方何邦?这华夏之外诸国服饰我等也曾修习过,您这一身还是第一次见。”

被称呼为先生,这个棘国的官员也是惊诧,小小年纪怎的这么有礼?

“西陲之地,棘国。”

听到西陲之地,棘国的称呼之后,少年们对视一眼,面面相觑。

“西陲来我华夏,此去十万八千里甚至更多,先生何年何月启程,何时抵达?”

“耗时不多,前后不过半年。只需先快马抵达莽荒高原,就能飞舟东来,旬月可达东滨半岛,换海船南下,前后也就半年。”

“原来如此。”

这些少年听完之后不由得感慨天地之大,原来还有西陲之地。

接着此人又说:“对了,你们还未曾与我言年岁,如此壮实,莫不是有十五六了?”

几少年闻言相视而笑:“我们今年十一上下。”

“什么!十一?!”

“对,最大十二半,不及十三。”

“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