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辞鸣剑 归人。(1 / 2)

加入书签

兵人这种东西,一开始究竟因何而存在?

起先只是为了镇守门派的底牌,可随着时间推移,本就藏在暗处的东西,却愈来愈残忍无道。

修士们不由得齐齐噤声屏气,等待下文。

李寻便接着继续道:“阮家在暗地制作兵人有近十年,期间还用活人百姓作为实验,汴州城外树林中便是悬吊无数药人尸体,产业链完整,证据确凿。在那一次,阮家将临村中一个小女孩做成兵人,后续兄长命我处理销毁证据时,因我生出二心,便借机留下了阮家毁尸灭迹的关键物证——”

他接下来所讲的话,却让在场之人皆瞠目结舌。

“这件物证重要之至,我放入了自身墟鼎之中,若我今日命殒,诸位可掏我的墟鼎……”说到最后,他的声音依然沙哑,肉身强撑着的极限令他额间滚落大颗汗珠,眼下泛着青。

墟鼎集自身气运、灵力、修为为一处,掏出墟鼎,可谓是给予修仙人的极大侮辱,周身最关键的命脉之处交与他们,对于仙道来说,与死无全尸也没什么分别。

这阮家小公子竟有能让别人掏墟鼎的勇气,只为检举阮家为恶证据,不禁让周围人一阵感叹唏嘘。

林飞弦突然道:“小心!”

就见面前一道如风的疾影晃过,下一秒,“噗呲”一声,血肉撕开的声音。

在场之人无不大惊失色,齐齐惊呼!

只见那前一秒还在字字珠玑、句句铿锵的李寻低弯下了腰,一双手穿过了他整个丹田,血淋淋地从后透出五个指头。

李寻的神情是难忍的痛苦,唇齿皆被上涌的血覆盖,却是在笑着的,他呼吸逐渐粗重,似乎得意地用双手握住那只穿透他的手臂。

阮风落试图抽回手,怛然失色:“……你骗我!”

那墟鼎空空如也,哪里有什么毁尸灭迹的关键证据?!

李寻疲惫地看着他笑,眼底一片水雾,尽是灰心的荒芜:“是兄长……从未打心底里相信过阿寻……”

阮风落张了张嘴,喉结滚了好几番,最后竟也逼出了一丝笑,他笑得狰狞讥诮,眼睛瞪大:“……阮风寻,你就这么恨我?哪怕自己死,也一定要我身败名裂才满意吗?”

李寻想,这是不要再让兄长错下去的、他自己的方式,阮家百年根基气运不该消磨殆尽,欠天下人的,终归要还的……

他并不感到抱歉,他甚至感到了一种超然的解脱,一直折磨着他的事物终于消散的轻松。

他亦是想这样对阮风落讲出来,可惜他说不出来了,剧痛自腹部延伸到身体各处,面部肌肉都痛得随之抽搐,哆嗦着嘴唇,最后却只发出一点气音。

从儿时起,他们兄弟俩就分居两地,他素来爱玩乐,而兄长却反而被管得很严,他常听说对方被关在秘地修炼,为见兄长一面,阮风寻曾偷偷潜入门中密地,就见他印象中素来冷淡可靠的兄长躲起来哭。

小时候,阮风落就对他恶狠狠的。

“你来干什么?滚回去,这不是你该来的地方。”

具体阮风落是为何而哭,李寻已经了无印象,却只记得他满身伤痕,灰头土面,看起来可怜兮兮又无依无靠。

李寻当即就跟着一起哭。

他说,哥哥,我不要你在这里了,父亲要把我送到一家巫医中寄养,巫医姓李,人很好,你跟我走,好不好?

两双小手交叠在一起,却是滚烫的温暖。

共同拜入但灵山后,听从家中指令,他不可再叫兄长,只能以师兄相称。

反正他向来最会听话。就在一片仙云缭绕、山川松海中,对着那白色身影唤了一声,落师兄。

……

耳边震鸣不止,李寻亦听不清周围嘈杂的声响,似乎有人在喊他,有人在惊呼,但他都不知道了。

眼前逐渐黑下去的最后一瞬,李寻才猛然间想到,或许兄长说的是对的,或许他就是个疯子,哪怕是自己死,也一定要拉着对方身败名裂,否则太孤单,他又太害怕孤单。

……

世人每当再说起那次妖山征伐,评价都是乱七八糟一地鸡毛。

原本起初是为捉拿一只魔物白鹄,一个仙门兵人,最后却闹出阮家丑闻,听闻那新晋的仙督盛怒之下亲手残杀自己的亲兄弟,后续不知为何精神错乱,疯疯癫癫起来。

由于阮风落涉嫌以活人制作兵人,甚至丧心病狂到拿亲身父亲为实验的地步,道德沦丧到被整个仙道及凡尘唾弃不耻,尚孕育出雏形的仙道也终于意识到其本身体系规矩的尚不成熟,由仙道选举出的七大门派尊主联合立规,迅速成长建立起一个专门审判修士的机构,取名为七星宫,专掌仙道刑罚。

至此,由一门独大□□的“仙督”之体系废弃,及时止损,在神州历史上电光石火地存在一刹那,虽血腥邪恶肮脏之至,却只在史册上留下清淡一笔。

而白鹄池生与兵人林飞弦两人,经七星宫共同层层审判,因两人如今皆无魔核在体,又念及汴州药人案中发现及时、将功补过,免去罪责。

不过为安抚人心,公平为见,命其二人将双剑合璧几近上古神武之威的雪杀、诛邪两剑交由七星宫镇守,不得私用。后来听闻压藏在七星宫地下镇守,细节就不可知了。

不过对于双剑可召唤《永生经》之事,便作为了一个尘封的秘密,再无人可探究。

尘埃落定后,池生与林飞弦收到一封请帖,来自清一观的清莲道长,说是观中修缮、景致亭雅,邀他二人前去小住。

路上,竟偶遇同样赴约,带着剑侍双子的家主公仪琢琰,两方人大眼瞪小眼,随即互相笑起来。千帆过尽后,再度重相逢,其间之意,不言而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