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梃击案变数(1 / 1)

加入书签

紫禁城,承乾宫。 郑贵妃望着那座比她还高的硕大镜子里自己的身姿面容,不禁长叹一口气。先前荣得奇宝的喜悦已经被镜子里那明显苍老而臃肿的清晰形象给冲得荡然无存。 青春易逝,昭华渐老,哪个女人也逃不过这一关,哪怕是荣宠紫禁城三十载的自己也无法免俗! 这面落地大镜子乃是远在凤阳的守备太监金忠进献来的西洋奇珍,一共两面,其中一面还指名道姓的说要献给自己。 当时可把郑贵妃给高兴坏了,许多年前泰西传教士利玛窦初次进宫也曾进献大批西洋奇珍,里面也有一面巴掌大的镜子据说价值白银千两,被郑贵妃使了些手段才从万岁爷那里求来,当时稀罕得不得了。 照当年那面小镜子来看,眼前这面超级大镜子还不得价值数十万两啊!最关键的是,这么贵重的奇珍镜子,一共只有两面,一面自己得了,另外一面万岁爷也没舍得赐给皇后而是自己留了下来。所以这面镜子不单只本身价值连城,更代表着自己恩宠大内圣眷不减的明证。 说起来,金忠这老太监可是宫内不折不扣的帝党,万岁爷最心腹的两大太监之一,以前和自己关系尚可,但也仅仅是尚可,远谈不上有多亲密,金忠的位置更犯不上巴结自己什么,此番直接送此大礼,倒叫郑氏颇为意外。 镜子也照够了,感慨也发得差不多了,郑氏才转过头来冲送镜子过来的那位叫不上名字却知道是金忠嫡系的小太监问了句, “这老金倒是有心了,他可是有话要你捎给本宫?” 在地上跪了半天的小太监此时才抬起头来接话道: “金公公确实有些私密话要小人说给娘娘听……” “但说无妨,此地没有外人,” “金公公言道他虽身在凤阳却也无时无刻不在惦记着万岁爷和娘娘,日前得知一消息,说宫外有人欲对娘娘不利,特命小人借送礼之机带秘信一封面呈娘娘,”小太监说罢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函双手呈上。 郑氏接过信来拆开一看,只有薄薄两页纸寥寥不多言,但内容却叫她大吃一惊。 信里既无抬头也无落款,甚至连娘娘的称呼也未见,明显是怕被人抓到把柄故意而为之。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本月内会有人持械擅闯东宫,并言称乃汝之近宦指使以达构陷之实,提醒她早做准备,二则金忠是希望与她秘密结为奥援,并声称为其得立后宫之主愿效全力云云。最后一句是阅后即焚。 郑氏的第一反应是又惊又怒,以金忠的身份和能力她相信这一定不是空穴来风信口胡言,这些年她为了自己儿子立太子的事儿,和朝堂上的文官你来我往隔空交手斗得不亦乐乎,最后却闹得她灰头土脸鸡飞蛋打,连万岁爷多次金口玉言答应她的事儿都没办法执行,还让自己在宫内宫外落得个觊觎国本魅惑圣上的坏名声。 尽管郑氏在宫内独得万岁爷荣宠三十年,但对上那些该死的朝堂文官却是屡战屡败无一胜绩。以至于去年不得不让自己的亲生骨肉远赴河南就藩,从此母子相离再难相见,她已经认输了不再执着于此,为何那些文官还不肯放过她,还要继续构陷于她! 郑贵妃气得银牙紧咬,持信的手也不免由于激愤而颤抖,不过以她的聪明伶俐随即也想明白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群王八蛋是拿自己当落水狗来踩,去削万岁爷的脸面,以期获得庇佑朱常洛的从龙之功! 哼!想得倒美! 既然想明白了,郑氏立刻恢复了贵妃娘娘该有的平静姿态,冲那小太监道: “告诉老金,他的好意本宫领了,他信里说的事情本宫也答应了,你先下去吧,” 那小太监应了声,却没走,而是指了指郑贵妃手里的信,意思是要当面毁掉。 郑氏没言语随手把信还给了那小太监看着他当场把信烧成一堆灰,心下却是对金忠办事的小心谨慎加分不少。 小太监临走时留下了在宫中的联络方式,说但凡娘娘有事只要支应一声,金公公哪怕远在凤阳也会尽心尽力全力以赴来办。末了甚至还颇为稽越地凑到郑氏耳边小声补了句, “公公说了,世事无常,风云变幻也许就在这几年,娘娘若想和殿下母子平安应早做打算,唯娘娘在风云际会之时得以执掌后宫方可自保,切记。” 这话其实说得有点大逆不道,可作为神宗皇帝最宠爱的妃子,郑氏却是心知肚明,万岁爷的确日渐衰老龙体欠安,估计真的时日无多,连金忠这个最是贴身体己的太监都远走凤阳避开这是非漩涡,更何况她这个完全得罪了朝堂文官们的后宫贵妃!那些文官可是连万岁爷都毫无办法,到时候指不定怎么编排炮制自己这孤儿寡母呢。 金忠最后这点算是说对了,只要自己能在万岁爷宾天前后以皇后身份执掌内宫,那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即使朱常洛再不待见自己,也不得不对她这个太后保持足够的尊重,不然就是不仁不孝! 只是……现在还有王喜妹这个贱人在啊,她才是名正言顺的正宫皇后!这没来由的,哪怕自己再得宠也断无让万岁爷冒天下之大不韪改立自己为后的可能! 还有,就是她也有点弄不清楚金忠为何无端端地要与自己结盟,以金忠目前状态算是成功置身事外地位超然,一旦新君得位,怎么着也会是可着自己身边的心腹中官重用,就是再怎么折腾也轮不到金忠什么好事,他究竟为何对帮自己为后如此上心?连数十万两银子的奇珍镜子都一送就是两面,他到底能从中得到些什么好处? 在内宫生活了三十多年,郑氏早就见惯了各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这世上绝对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更何况金忠这么一个独对万岁爷忠心耿耿且老奸巨猾的首领级大太监呢。 独坐在空荡荡的殿堂之中郑氏想了半天想得脑瓜子仁疼,也没想出个子午卯有来,就只好把金忠这件事儿放一放,并决定回头写封开诚布公的信给金忠,必须得问清楚他突然示好并寻求结盟的缘由,不然她心里没底。 至于另外一件事儿则需要立刻马上处理,毕竟金忠信里只说会在这月余之间发生,但具体发生在哪一日并未明言,说明金忠也不知道具体时日,如此重大之事也唯有躲在背后策划此事的宵小之辈才能知晓,远非单靠情报收集和消息打探就能得之的。 不过这事儿她一个女子又是宫中的焦点人物,是不太方便亲自出头来处理,一旦被万岁爷或是别的什么人察觉,不但可能会把好心告警的金忠出卖,也有极大概率打草惊蛇,但要是不处理让自己干吃这个哑巴亏她郑氏也万万不能接受。就派了心腹之人去宫外左都督府寻自己的父亲郑承闲,弟弟郑国泰,以及侄子郑养性,要他们三个火速进宫前来商议此事。 俗话说得好,每一个失意者的背后,一定会有一个乃至几个猪队友的存在。 这郑氏以选秀宫嫔的身份入宫得神宗皇帝青睐,独宠三十八年,神宗皇帝甚至为了立她亲生儿子为太子,不惜与整个朝堂决裂,以至于数十年不上朝,足以证明当今圣上对她是有多么的倾心宠爱。 这郑氏本身貌美如花知书达理,兼又聪明伶俐善解人意,本是个了不得的女子,只可惜她的才华和能力都用在了神宗皇帝一人身上,在宫内虽然也有一定的势力和影响,但也仅限于宫内,一旦涉及外务或者朝堂之上,她出身平民无甚根基的弱点就完全暴露无遗。 没有有能力和资历的强力外援帮手,使得每次她和朝堂文官隔空过招掰手腕中屡屡棋差一招,甚至昏招频出,最终导致屡战屡败从没占过一丝一毫的便宜。 用后世的话说,就是郑氏的团队太弱,个个都是猪队友。 这几十年来她所谓的核心心腹无非就是她的娘家亲人,父兄二人,近年来又加上了她的侄儿,就这么三个! 说起来却是三个都不顶一个,她父亲郑承闲乃是市井屠夫出身,为人粗俗偏又自命不凡,有时候甚至连她这个贵妃娘娘都不大放在眼里,她弟弟和她的侄儿更是不折不扣的俩纨绔子弟,花天酒地惹是生非都是好手,正经事儿却一事无成。 饶是如此,在郑氏的心里还是根深蒂固的以为,这世上能真心帮她并为她着想也只有这三个亲人了,哪怕这三个人已经用许多次的失败告诉她,这三个就是废材,她也初衷不改。而身边的太监和宫女虽然也有些心腹,但也无法让她全信,多少都有些保留。 等郑家三人联袂赶到承乾宫,郑贵妃连忙屏退左右将之前收到的消息告知,也算是她还没傻到家,并未将金忠这个潜在的新盟友给抖落出来,只说是知情人报。 “丫头,你就给俺放心好了,这事儿包在俺们身上!”郑承闲见没外人在场,连句娘娘都不叫,直接一句丫头就给这事打了保票, “那……你们想咋办呀?”郑氏还是有些不放心,追问了句,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既然他们敢跟咱们老郑家玩花心眼子,咱们也不能让他们好过了就是,至于具体的嘛,这事回头俺们几个还得好好商量商量,” “这可是宫内,你们肯定不像是在外面那般方便,千万记住可不能给我惹事儿,”郑氏又叮嘱了句, “人家都欺负咱家到这份上了,丫头你这口气俺们一定得帮你出,让他们那……啥……”郑承闲自从当上皇亲之后就开始喜欢拽词,偏生肚子里没货,时不时就会卡一下, “铩羽而归,”一旁的郑养性连忙小声提醒了句, “对!让他们铩羽而归,总之是别想在咱们手里讨得好去,”郑承闲拍着胸脯给自己闺女做了保证, “那好吧,回头我叫庞保和刘成二人配合你们,”郑贵妃不疑有它,一想到自己这方提前得知消息,以有心算无心,再怎么也不会吃亏就也信了自己亲爹。 且说郑承闲三人回到了郑家,又叫来了郑承恩,也就是郑贵妃的伯父,郑承闲的亲大哥,郑家一门四人关起门来,开始对此事儿进行一番谋划。 最后商议的结果,却是郑贵妃始料未及的——在郑承闲的一力坚持下,郑家帮决定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将计就计,趁对方搞事儿期间慈宁宫防御定会很弱这一千载难逢之机,派出死士真的行刺太子朱常洛。 事后再想办法撇清,纵使有人会怀疑到郑贵妃头上,但慈宁宫防御本身由太子身边心腹之人负责,这事儿怎么的也难逃干系,估计会帮着这边遮掩最后就会不了了之又成了一桩无头悬案。 郑承闲的理由也是其他三个无法反驳的,一旦朱常洛挂了,那未来天子就有十足的把握会着落在福王朱常洵的身上,日后有亲外孙执掌天下,那郑家岂不是水涨船高,想不生发都难了,再不用受那些朝臣的鸟气。 “真的不用告知娘娘一声么?”四人中辈分最小同时胆子也最小的郑养性有点不放心的来了句, “这事不能告诉她,我自己闺女我还不了解啊,就她那前怕狼后怕虎的性子,肯定不会同意,反正咱们就安排好,连庞保和刘成也不能透露半点风声,等事成之后,丫头就可以母凭子贵执掌后宫,到时候高兴还来不及呢,” “好!” 四人终于达成共识,由郑承恩负责寻找死士,其余三人负责制定详细计划和具体实施。 于是乎,一场原本有心算无心的破局行动,就被郑贵妃的几位亲人给近乎儿戏的改成了真正的刺杀行动。 而且更狗血的还在后头,郑承恩在找寻死士的过程中又和自己的心腹管家说起了此事儿,虽然没说得那么清楚明白,但早就被人收买成了别家暗探的管家还是第一时间将此事透露出去。 最终得到消息的好巧不巧的却是一直紧锣密鼓暗地里策划“东宫梃击”的那伙人。 历史的变数由此而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