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伐卫,卫庄公殒命( 鲁哀公十七年,前478年,春秋第二百四十五年)(1 / 2)

加入书签

国君不害怕欠下面人的情,而是担心欠上面人的情。

其实,卫庄公继位,究其根本的原因,还是晋国赵鞅帮的忙,要不是人家赵鞅,将太子蒯聩送到了“戚地”进行武装割据,哪有今天的局面。所以当卫庄公登基后,晋国的赵鞅要求卫国把太子送到晋国质押。

这就是:晋国要其报恩,也是要控制卫国的意思。

但是,卫庄公也不傻,知道自己的太子一旦被晋国控制起来,必定晋国手里又要多一张王牌,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晋国又可以打出这张牌来。

因此,卫庄公就借口现在卫国很不太平,前卫出公(卫庄公的儿子)还在流亡,现在又刚刚登基,一切需要时间,安定卫国,以后再说吧,就给拒绝了。

在晋国眼里,这就是典型的忘恩负义。

晋国的赵鞅请不起现在的卫庄公,当年在戚地作战的时候,还是原太子的卫庄公战前吓得浑身乱颤,让他哈哈大笑,战斗中,卫庄公也是赵鞅的车右,一个保镖的身份,现在得势了,就不听话了,必须要惩罚。

鲁哀公十七年夏天,晋国赵鞅带兵包围了卫国,准备惩罚卫国。

卫国此时有一个铁杆同盟,这就是齐国,算起来这还是卫庄公爸爸卫灵公的功劳,当年卫国受到晋国的征伐,作为卫国的盟国齐国当然不干了,出兵帮助,帮助顶雷,受到晋国的打击,这绝对的铁杆盟邦。

晋国现在已经是多事之秋,国内发生了六卿之乱,现在还要不停的插手中原事务,欺压卫国。齐国作为中原地区有身份的大国,必须要参与进来,所以齐国马上派人前来救援,晋国当然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和齐国再次的硬碰硬,晋国赵鞅一看也不能硬来啊,就借口占卜不能和齐国打仗为由,撤兵了,双方彼此都留个面子。

但是事情总要解决,这年冬天的十月份,晋国再次的来攻打卫国,而且是做了充分的军事准备。

这一次,晋国取得胜利,开始赵鞅想直接灭掉卫国,但是被大臣叔向劝住了,卫国人一看生死存亡之际,为了讨好晋国就赶跑了卫庄公,主动的和晋国讲和了,晋国同意。

于是,卫国就赶跑了卫庄公后,拥立了卫襄公的孙子般师为新的国君,晋国算是又参与了卫国的新君拥立工作,无论是面子和里子都得到的满足,晋军班师回朝了。

卫庄公虽然被卫国人赶跑了,但是,这是迫于晋军压境的形势,而产生的无奈之举,究其卫君王位的正统溯源来说,卫庄公还是占有绝对优势的。卫庄公太有流亡和武装割据的经验了,这次的流亡,只不过是暂时的策略而已。

十一月,卫庄公再次的从鄄(juan)地,大摇大摆的返回了卫国首都,被拥立的般师跑了,因为他没有政治根基,属于临时演员的角色,搞起阴谋来,他根本就不是卫庄公的对手,所以他不能对抗卫庄公。

卫国一切似乎又回到了从前的样子。

鲁哀公十七年,卫庄公三年(前478年),卫庄公登城远望,天气很好,透视度也很深远,就隐隐约约的看到了卫国的戎州身影,这个确实有点神奇,不过我更相信是可能出现了类似现在“海市蜃楼”的折射情况,将戎州的样子折射在都成远方的天空中了,卫庄公没见到这个景象,所以就开始询问了。

他问:这是怎么回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