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刺客闹吴王 (鲁哀公八年,公元前487年,春秋第二百三十六年)(1 / 2)

加入书签

吴国终于接受了邾国的请求,准备征伐鲁国。

吴王就向当年因为“堕三都”事件,而流亡到吴国的原鲁国大臣叔孙辄咨询方案,叔孙辄一副鲁奸的样子回答:

“鲁国其实有名无实,进攻他们一定会胜利的。”

叔孙辄建议完了后,就得意洋洋的回到了一起逃亡的公山不狃那里请功,你看,我们被鲁国赶出来了,这会儿可以报仇了,我出了主意让吴国伐鲁。

没想到,人家公山不狃却说:

“君子离开了自己的国家,应该不逃亡到敌国,本身在本国没有尽到臣子的责任,现在又要征伐自己的国家,为敌人去卖命,还不如死了更好,这既是道义。

如果吴国真的有这样的意思请教你,你应该推脱回避,我们如果因为小怨恨,就攻击自己的国家,这是非礼的,记住了,下次如果吴王再要求派你领兵,你一定要推辞,吴王就会派我的,到时候,你看我怎么办。”

叔孙辄马上闹了一个大红脸,碰了一个不软不硬的钉子,也觉着自己很猥琐,很是后悔自己做错了事。

果然,吴王又向公山不狃询问伐鲁的事情,公山不狃说:

“鲁国虽然现在没有很亲近的诸侯,但是如果是面临生死的时候,肯定会有其他的诸侯国出面帮助鲁国的,诸侯们都会救援他的,吴国恐怕不能达到目的。

如果晋国、楚国、齐国一起辅助鲁国,这就是四比一,况且鲁国针对我们吴国的地理位置来看,就是对抗齐国和晋国的前沿,就好像是他们的嘴唇一样的重要,俗话说:唇亡齿寒,这个道理吴国肯定明白,诸侯们也当然明白,大王你想想吧。”

但是,吴王此时绝对的相信自己的实力,而且日后进军中原,也必须要鲁国这一关,此时正是最好的借口,所以还是决定出兵了。

不出公山不狃的预料,吴国任命他为前导,担任带路的任务,充当伪军趟雷的角色了。

公山不狃有自己的打算,为了给鲁军赢得充分时间和有利的战争态势,故意的从危险的道路前进,采取了取道武城山区的路线,以方便鲁国的设伏。

公山不狃的想法很好,但是想法不如变化快,最近武城人和附近的鄫地的人关系搞的很不好,因为种田的纠纷,武城人处罚过鄫地的农户,所以吴军到来后,鄫地的农户为了报复,就亲自带路,反而给鲁国造成了突然袭击的情况,让吴军绕过了鲁军的正面防守,一举攻下了鲁国的武城,这是很出人意料之外的事情。

公山不狃真是有嘴说不清楚了。

鲁国危急了,负责南部战区的孟懿子询问子服景伯,子服景伯说:“敌来兵挡,水来土挡,战斗吧,这就是我们自己把吴国招惹来的,能惹事,就要能担事,打吧。”

吴军势如破竹,接着又攻下了鲁国的东阳。

然后吴军又前进驻扎在了五梧,第二天进军到了蚕室,鲁国虽然派兵抵挡,但也是一场场的败仗,吴军太厉害了。

当吴军前进到“庚宗”这个地区的泗水河边上的时候,鲁国的大夫微虎一看机会来了,前面吴王都是住在城邑中,现在却住在了野外的河边上军营中,于是就准备夜袭吴军,采取“斩首行动。”

那个时候的“斩首行动”很古代,既没有现在的狙击手,也没有导弹和卫星,更没有直升飞机的突袭,这怎么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