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子谈鸟事,孔子访郯 (鲁昭公十七年,前525年,春秋第一百九十八年)(1 / 2)

加入书签

这个话题,还要从鲁宣公四年,公元前605年,距今八十年前说起。

当年,郯国在现在的山东省临沂市郯城一带,和邻居莒国(现山东省的莒县)不知道因为什么事争执起来,这历史上没有记载,估计都是些两个小国之间鸡毛蒜皮的事情,小弟们打架,大哥自然就要出面了,本地区的大哥自然是以齐鲁为主,所以齐国和鲁国就出面劝架。

大哥出面,自然要给面子。

开始,郯国很识相地住手了,但是莒国却还想动手,似乎是打红眼的样子,结果被鲁国狠狠的教训了一顿,征伐了莒国,而且还占领了莒国的“向地”。因此,鲁国也得罪了莒国,莒国完全站到了齐国大哥一边。这也可能是鲁国和莒国关系一直不好的原因之一吧。

在这段时期内,鲁国和郯国关系就非常好,郯国也真心的拿鲁国当靠山,所以鲁国还把公主嫁给了郯君,结成了姻亲的国家,大哥加上老丈人,亲上加亲。

鲁宣公十六年,公元前593年,郯国国君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竟然休了鲁国的公主,郯君直接把老婆郯伯姬赶回;鲁国娘家了。

郯国和鲁国的关系一度恶化。

鲁襄公七年,公元前566年,郯国的国君郯子到鲁国朝拜,算是重新交好,从此后开始,郯国有了朝拜鲁国的传统,郯国也真正的成为鲁国的附庸诸侯。

时间慢慢的进展,鲁国的国力慢慢的开始衰退,在中原地区已经没有原先的雄风,夹在大国之间的小诸侯们,心惊胆战,只能寻找新的靠山,以维护生存的地位。

随着吴国在南方的兴起,郯国又一度归附了吴国,这样一来,中原诸侯们感到很是别扭,为了争取郯国,晋国出面了,于是,在鲁国联合晋国、邾国的情况下,巨大的政治压力让郯国开始清醒起来,终于又被中原诸侯争了回去。

鲁昭公十六年,前526年,二月十四日,齐国南下降伏徐、莒、郯,三个诸侯小国国君,一起到“蒲隧”与齐景公会见,并且正式结盟。

郯国却始终脚踩两只船。

鲁昭公十七年,秋天,郯子又来朝见鲁国,准备修复与中原大国的关系。

此时的郯子,据说很有学问,而且很贤德,他就是中国二十四孝“鹿乳奉亲“故事主人公,郯国是远古时代少昊后裔,春秋时期郯国在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市的郯城县。

“鹿乳奉亲”的故事大致是讲:

现在的郯子还是太子的时候,父母年老患眼病,药引子非常特别,居然是鹿奶。

于是,郯太子亲自为父母去采集鹿乳,取鹿乳肯定要从生了小鹿的母鹿身上取,但他生性善良,不忍心猎杀小鹿,于是想了个办法,准备化妆打入鹿群中,鹿是动物,生性警觉,人很难靠近,所以他披着鹿皮,先慢慢和鹿混熟,然后趁机挤奶。

单纯化妆偷鹿奶还好说,但是他化装成鹿,猎人不知道啊,所以有一次还差点被猎人当鹿射死,吓得赶紧变回了原形,从而留下了“鹿乳奉亲“的美名。

鲁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郯子代表郯国第二次朝鲁时,鲁昭公盛宴款待。

席间,鲁大夫叔孙昭子一看大学问家的国君来了,赶快抓紧时间求教,问问自己一直不明白的“鸟事”,于是问郯子:

“少皞氏当年用“鸟”做官员的官名,这到底是什么缘故啊?”

郯子一听,点了点头说:

“少皞氏是我的祖先,所以我就知道。

话还得从头说起——

最早的黄帝氏执掌自己部落的政权时,是用云彩记事,所以各部门的长官都是用云彩来命名的,比如:春官首脑叫做“青云”、夏官的首脑叫做“缙云”、秋官的首脑叫做“白云”、冬官的首脑叫做“黑云”,中官的首脑叫做“黄云”。

到了炎帝氏的时候,就改了,改用火来命名。比如:春官首脑叫做“大火”、夏官的首脑叫做“鹑火”、秋官的首脑叫做“西火”、冬官的首脑叫做“北火”,中官的首脑叫做“中火”。

传到共工氏的时候,又变了,共工氏崇拜水,于是各部门的长官都是用水来命名了。比如:春官首脑叫做“东水”、夏官的首脑叫做“南水”、秋官的首脑叫做“西水”、冬官的首脑叫做“北水”,中官的首脑叫做“中水”。

到了大皞氏的时候,他们氏族崇拜的是龙,因为就开始用龙威各个部门的长官开始命名了。比如:春官首脑叫做“青龙氏”、夏官的首脑叫做“赤龙氏”、秋官的首脑叫做“白龙氏”、冬官的首脑叫做“黑龙氏”,中官的首脑叫做“黄龙氏”。

这样子你就大概明白了,因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