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盾避难(一) (鲁宣公二年,公元前608年,春秋第一百一十六年)(1 / 2)

加入书签

郑国和宋国打了这一场很意外的“胜仗”。

这次战役,一开始,郑国俘虏了宋国的元帅华元,杀死了宋国的副元帅乐吕,缴获了宋国的战车四百六十辆,俘虏了宋国的士兵二百五十个人,杀死了宋军一百人,并割下了死者的耳朵献给郑穆公。

以上,还没有计算,宋国为了赎回华元交付的五十辆战车和二百匹战马。

你说,郑国是不是大胜。

这场胜利,让帮助郑国驻守后方的,以防备晋国进攻的楚国大将斗椒松了一口气。

晋军赵盾一看,郑军轻易的打败了宋国,郑军已经返回了郑国,楚国和郑国合兵一处,晋国需要以一敌二,就失去了制胜的先机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去年晋国为了能避免背后秦国的进攻,主动想和秦国交好,但是没有办法。此时,赵穿出了个“馊主意”,他提出直接入侵秦国的保护国崇国,秦国必救,在秦国出兵救助的时候,晋国再和秦国讲和,这样就可以和秦国交好。

但是,没想到,赵穿的计策根本不行,秦国不但没有和晋国交好,反而种下了新的仇恨,这不,就在这个时候爆发了。

鲁宣公二年,就在郑国和宋国决战的时候,晋国准备出兵攻打郑国的时候,秦国看到了机会,就为了报复去年的崇国之战,出兵晋国,包围了晋国的“焦”地。

晋国的赵盾没有办法,只能救助焦地。

然后,晋国赵盾再转道去进攻郑国,以援助宋国,并报复去年在“大棘”与楚军遭遇,损失大将的战斗。

谁想到,楚国大将斗椒也出兵支援郑国了,斗椒说:“我们要是得到了诸侯的拥护,难道还怕困难吗?”

于是,楚军就驻扎在了郑国国都外面,等候晋军的到来,赵盾此时已经知道宋国在战场上失败了,也知道楚国的斗椒出兵等候晋军了,更知道此时的晋军是刚和秦军打完仗的疲惫之师。

于是,赵盾就找了借口,对众将说:

“我看驻守在郑国的斗椒很蛮横,在楚国的宗族中,他是很霸道的,我估计他很快就要完蛋了,为了增加斗椒的骄横,帮助他早一点完蛋,我们就帮助一下他吧。”

于是晋军就撤退了,这次晋国出兵,又是搞了个没有结果,就撤兵了。

你说,上次晋军出兵伐宋,原本是打着帮助宋国讨伐弑君之难的口号,但是没考虑到,一旦把这个弑君的继承人打垮,因为宋国已经杀光了其他了继承人了,最后算来算去,还的让弑君的公子继位,你说这不是徒劳一场吗,所以,晋国只能将错就错的将弑君继位宋文公给予承认,便灰溜溜的退兵了。

晋君刷小性子,责怪郑国的亲楚行为,拒不接见郑国的国君,逼迫的让郑国又投降了楚国,真是政治眼光太短见了,成了国际上的笑谈;

这次面对楚国帮助郑国防守,又是不战而退,晋军伐宋和伐郑二次出兵,都是无功而返。

这让晋灵公很恼火,他开始就太不同意这次出兵伐郑,但是赵盾就是不听,用什么国家联盟,仁义礼智的大道理压迫自己,一意孤行,这不又失败了。

晋灵公年纪已经大了,不再是个小孩了,赵盾应该考虑到这一点,否则就是祸害的开始。

(1)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意思是什么呢?

就是有一次,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晋灵公十分的残暴。

到了什么程度?

就是“君不君”,按照孔夫子的说法就是:晋灵公没有做到“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

1,晋灵公向老百姓征收额外的税收,用来搞装修,用来建别墅,用来干一些奢靡的事情,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

2,晋灵公从小就爱玩弹弓打鸟的游戏,在宫殿内没事了,就带着一帮从人,到处打鸟取乐。那个时候晋灵公年龄小,别人能管住他,他也不敢太放肆了,但是随着他年龄的长大,晋灵公开始觉着打鸟没有意思了,就经常的埋伏在大臣上朝的路上,用弹弓向大臣们打泥丸射击。

开始,大臣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后来渐渐的知道是大王的的恶作剧,但是又不敢作声,就冒着头上可能出现“蘑菇”的危险状态,咬着牙来上朝,有些灵巧的,就躲避弹丸。也许有的人还带着铁锅钉在头上,发明了“钢盔”吧,哈哈。

于是,大臣的帽子也掉了,衣服也撕开了,一副狼狈相的样子,惹得晋灵公哈哈大笑,这不是变态吗?大臣们受到这样的侮辱,也是敢怒不敢言。

3,过去当厨师真是很危险的职业,尤其是给残暴的大王当厨师,搞不好,轻的被砍掉手,重的被斩掉头,在“春秋”中履出不断。过去给周天子当厨师的叫做“膳夫”,给诸侯当厨师的叫做“宰夫”,级别不同,就好像相识现在“特级厨师”“一级厨师”一样的区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