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首霸之死 (鲁僖公十七年,公元前643年,春秋第八十年)(1 / 2)

加入书签

齐国出大事了!

齐桓公死了。

齐国乱了,这个第一任的中原霸主国家,乱了。

自从鲁僖公八年(前652年)的“洮之盟”和鲁僖公九年(前651年)的“葵丘受胙之盟会”后,齐桓公带领的齐国,已经登上的霸主的最高峰地位。

当时的周天子周襄王,是齐桓公扶持上位的,因此齐国得到了周王室对其盟主地位的认可,这就是正统,也是齐国最鼎盛的时刻。

如果你总是说自己是霸主,只是周围的小弟的们的认可,并没有得到周天子的确认,总是缺一道必备的合法手续,一旦有了这个合法手续,无论是从实力上,还是从周天子的认可上,都是一个双重的确认,这才是正经八百了霸主国家,“齐国和晋国”就是这样的双重霸主国家,所以他们是春秋五霸,后世才最没有争议。

鲁僖公九年,公元前651年,晋国的晋献公死亡,晋国大乱,从而发生了前面一连串的历史好戏,直到重耳的流亡,一幕幕故事,惊心动魄,齐桓公号召诸侯之国征伐晋国,为的就是平定晋乱,在征伐的路上,齐桓公得知晋国的公子夷吾继位(晋惠公)后,半途而返,晋国和齐国才避免了第一次的碰撞好戏。

鲁僖公十一年,公元前649年,周王室公子王子带,召集狄人进攻周襄王的周王室,齐桓公派管仲前往周王室帮助平定狄人的叛乱,管仲受到周襄王的礼遇。叛乱的王子带,为了保命,逃亡到了齐国居住下来,齐桓公又派了大臣仲孙湫到周襄王那里,替王子带求情,但是没有得到周王的同意。

鲁僖公十五年,公元前645年,戎狄继续作乱,进攻周王室国都,齐桓公下令征调诸侯的军队,开始在周王室的国都周围驻防戌边,这是很大的举动,周王室已经自己保护不了自己了,齐国霸主地位愈加巩固,但是——

这一年,齐国的管仲死了,这是齐国很大的损失。

齐桓公孤独的坚持到了鲁僖公十七年,冬,十二月八日,齐桓公小白死。

看看齐国的这些功绩,看看齐桓公这些伟业,按道理来说,齐桓公应该很辉煌的离开人世。但是,事与愿违,齐桓公小白死的很惨,一点也没有霸主的样子,甚至是孤独的饿死在自己的寝宫,这太出乎人的意料之外了,为什么会这样儿?

事情还得从齐桓公的生活说起——

(1)五子争位

齐桓公是霸主,但是霸主归霸主,他私生活很混乱。

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好色”。

齐桓公有三个正夫人:王姬(娶于鲁庄公十一年,早死)、徐赢、蔡姬(因荡舟吓齐侯被送回蔡国后改嫁)三人。

除此之外,齐桓公十分好色,还纳了很多的小老婆,就是后来说的妃子,有记载的六人,并且分别为齐桓公生了六个孩子:

卫姬(姐姐)生了儿子——无诡,字武孟;

郑姬,生了儿子——昭,齐孝公;

葛赢,生了儿子——潘,齐昭公;

密姬,生了儿子——商人,齐懿公;

卫姬(妹妹)生了儿子——元,即最后继位的齐惠公;

宋华子,生儿子——公子雍。

以上就是齐桓公有记载的六个儿子,其实齐桓公有儿子十几个,但是为什么历史只是记载了这六个?为什么说是“五子争位”呢?

因为,当年在管仲还没死的时候,齐桓公曾经遇到一个世外高人,这个高人给齐桓公出了一个谜题:一难、二难、三难。

这让齐桓公百思不得其解,想破了脑袋也搞不明白,非要问问谜底,但是人家出题的是世外高人,什么也没有说,就拿着拂尘飘然而去了。

齐桓公真的没办法了,好奇心被吊了起来,就跑到了正在年老养病的管仲家,对管仲说:

“仲父,有个世外高人给我出了谜语,我猜不出来,你是目前我们齐国最聪明的大脑子,请你给破解一下吧!”

管仲听了以后,就沉思了一会儿,恍然大悟,微笑的对齐桓公说:“我猜出来了。”

齐桓公睁大着眼睛看着管仲。

管仲说:“大王近优而远士,一难也;去其国而数之海,二难也;君老而晚置太子,三难也。”

这是什么意思,按照管仲的说法就是:一难,是指君主亲近优人而疏远文士;二难,是指君主离开了国都而屡次去海边游玩;三难,是指君主年迈而迟立太子。

这三件都是国家大事,那一件办得不好,都会造成国家的灾难,管仲十分善于利用局面来表达自己的建议,其实谁知道那个高人的谜语,到底是不是这个意思,但是经过管仲一解释,就变成很深奥的玄妙之说了,齐桓公无论如何也要恍然大悟,连声说:

“好,俺明白了”就赶快回去办,马上“不择日而庙礼太子”也。就是:不择定吉日就在宗庙里举行设立太子的仪式。

设立谁为太子?

就是郑姬生的儿子:公子昭,后来的齐孝公;

不仅如此,并且齐桓公根据当前的国际局面,齐桓公和管仲将太子托付给宋国的宋襄公照顾,让他支持和帮助新立的太子,为什么要托付给宋国?因为我们看看当时中原诸侯的局面就知道了,当时中原诸侯的大国无非就是:齐、鲁、宋、卫、郑等诸侯国。

鲁国,是齐桓公帮助树立的鲁僖公,目前叔孙氏掌权,主幼臣强,且鲁难刚平,实力尚待恢复,难以托付大事;

卫国,被玩仙鹤的卫懿公丢失了国家,要不是齐国帮助,早就灭国了,目前在新的地方苟延残喘,努力生存;

郑国,实力已经沦为二流,况且处在齐国和楚国争霸拉锯战地区,就像是夹在风箱里面的老鼠,两头受气,自顾不暇,所以鲁国、卫国、郑国都不是值得托付的国家。

处在边疆的晋国,此时尚未深入的参与中原事务,楚国是敌对的南方野人,秦国更是边缘国家,因此只有宋国可以托付。

宋国,在齐桓公称霸时期,宋襄公和大哥子鱼相互谦让,彼此都诚心的想让对方当国君,这是多么大的胸怀和道德的水平,已经在诸侯国赢得了一片喝彩之声。在宋襄公上台后,积极任用哥哥子鱼,两人相互帮助,相互扶持,已经让宋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腾飞景色,这样的人不托付,还能找谁?

所以,齐桓公和管仲将新立的太子,托付给了名满江湖的宋国宋襄公,这是当时最正确的选择,目的也是为太子树立一个强大的外援,让那些有想法的兄弟们老实一些。

历史只记载着六个公子,就是因为他们参与“五子争位”的政治活动,所以就留下了名字。

那六个公子,为何是“五子争位”呢?

因为,六个儿子中,一个被立为了太子,剩下的就是五个人了,但是这五个人并不甘心,分别背后都有妈妈的支持,那时候就是拼妈的时刻,而不是拼爹的时候,所以就是“五子争位”,五子争的是太子的将要继承的王位,就是“五子争位”。

(2)管仲论相

上面说了,齐桓公晚年立太子的的来源,暂时的解决了第三难。

第二难也好说,本身齐桓公已经年龄大了,已经不能出远门了,所以旅游的爱好也可以控制一下。

第一难“近优人而疏远文士”怎么办?

因为,齐桓公身边有四个十分喜欢,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的男宠。

千万别想歪了,这里所说的男宠,可不是你“思想开车”理解的那样,而这里的男宠,就不一样了,他们都是有特殊技能的身边近臣,用现代的话就是“高级贴身秘书和服务员”。

第一个是:亲自为齐桓公执掌御厨的特等高级厨师:雍巫。雍,就是代表负责国君烹饪之事的人。巫,是此人的名字,他还有字,说出来你可能就听说过了,叫做“易牙”。此人炒菜烹饪的技术非常高,正宗的鲁菜大师,齐桓公就爱吃他炒的菜、做的饭。

第二个是:齐王宫内的大太监:寺人貂(竖刁)。

寺人,就是负责宫内生活起居的人,但当时并没有必须净身自宫的要求,因此那时候的寺人,并非就是后来的公公,据说净身入宫侍从汉朝开始流行的。竖,应该是姓。貂,是名字,同音字,或为“刁”或者“刀”(《史记》记载为刀)。竖貂、竖刀、竖刁等等,都是指一个人,估计就是因为当时的书写习惯,是用刀子雕刻,而不是用毛笔写,不太好区分撇捺而导致的吧。

第三个是:公子开方。他是卫国人,文笔很好,人又潇洒,是在齐桓公身边常年服侍的高级秘书,刷笔杆子的。

第四个是:亲桓公身边的贴身保健医生,并且带有算卦技能的堂巫。齐桓公有个头痛脑热的,或者是需要“龙马精力”的时候,都是这个堂巫给负责下药和测算。

管仲病了,而且病的很厉害,估计是有些回光返照了。

齐桓公十分担忧的探望管仲,犹豫了很长的时间,终于还是忍不住的问起了后事:

“仲父啊,你是我的导师和指路的明灯,我是离不开你的,但是俗话说:人有旦夕祸福,生命总是会终止的,你看看,仲父以后,谁来担任辅佐和帮助我的相?”

管仲轻微的叹了一口气说:“知臣莫如君,大王应该知道自己身边谁最能胜任,何必问我。”

齐桓公又问道:“易牙这个人怎样?”

管仲坚决的说:“杀子以侍君,非人情也,不可。”

管仲说了什么意思?这里有个残忍的故事,这个易牙是齐桓公身边的高级厨师,经常询问齐桓公需要吃什么菜肴,还有什么没吃过的,他给亲自烹调,齐桓公非常喜欢易牙的手艺,山珍海味无所不能,看着易牙认真的样子,拿着笔记本等候着指示样子,于是就开玩笑的说:“我什么都吃过了,就是蒸婴儿肉没有吃过,哈哈。”

齐桓公说过就忘了,和身边人开句玩笑吗,也无伤大雅,但是易牙却非常认真的记录了下来,正好易牙的老婆这两天为易牙生了第一个儿子,嗷嗷待哺,十分的可爱,易牙回家后,一狠心,就抱着自己的儿子回了厨房,然后洗吧洗吧,处理处理,竟然给蒸了,端给了齐桓公,齐桓公当时就愣住了,没想到自己的一句玩笑话,竟然真的让易牙把自己的儿子给杀了,但是事情已经这样了,齐桓公到底吃没吃,不知道,但是事情却传开了,有的人赞叹,有的人咒骂。

管仲说的易牙“杀子以侍君”,就是这个事情,每个人痛爱自己的亲生骨肉,本是人之常情,但是为了奉承君王,此人竟然违背人之常情的伦理,可见此人是心狠手辣,为了自己的目的,不惜一切手段,连自己的孩子都不爱护,怎么能够谈得上爱护君王。所以说,这样的人是不可以相国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