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齐落幕前的战斗 (鲁哀公二十四年,前471年,春秋第二百五十二年)(1 / 2)

加入书签

很久没有说晋国的事情了。

其实,晋国此时也真是乏善可陈,没有什么可值得说的东西,他早已经不复当日的辉煌,在这时代里面,晋国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六卿之乱”,导火索就是“赵鞅擅杀邯郸午”事件所引起的,本来晋国已经是明争暗斗的六卿局面,迅速的开始演化,变成了“智、赵、魏、韩”四家,攻击“范氏和中行氏”两家的状态。

随后,齐国、卫国、郑国、鲁国支持晋国范氏和中行氏,对抗以赵鞅为首的晋军,于是中原表面上良好的团结大局,成了一团乱象。

随后,晋国平定了二卿之后,就开始征伐那些支持被灭的二卿的卫国、齐国、郑国,不过大都是小战斗场面,当然这里面主要的矛盾还是晋国和齐国。因为齐国是二哥,总是想替代大哥的位置,要想征服其他的反叛诸侯,只有打趴下齐国,才是晋国目前的硬道理。

而且,自从晋国发生了“六卿内乱”后,在穷追猛打范氏和中行氏的时候,都是齐国为主力的在帮助这两家,与晋国展开了对抗。

在后续晋国平定了二卿后,处理卫国事情的时候,也是齐国在旁边下绊腿,使阴招,让晋国首尾不顾。接着晋国在征伐郑国的时候,又是齐国在背后捣鬼,马上成立联盟对抗晋国。所以,目前晋国的方针就是:首先对齐国进行征伐,其次才能是帮助宋国来征伐郑国,因此晋国率先对齐国下手了。

所以,晋国此时的重要对手,就是身边的齐国。

鲁哀公二十三年,夏天,六月,晋国腾出手来,晋军在荀瑶带领下,开始晋军攻打齐国。

这个晋国的荀瑶,又称智瑶、知瑶、知伯瑶,谥号“襄子“,又称智襄子。他是智悼子荀跞的孙子,荀跞就是联合韩氏、魏氏、赵氏三家,一起驱逐了范氏和中行氏的发起人之一,荀跞的儿子是荀申(荀瑶的父亲)继承了智氏家族,而此时的“六卿之乱”的导火索发起者赵鞅(赵简子),在智、韩、赵三家的扶持下,赵简子赵鞅终于继承了晋国正卿的职位,成了台前的冲锋者,带领着晋军东挡西杀,一举灭亡了范氏和中行氏。

直到赵鞅死亡,其儿子赵无恤继承了赵鞅的宗主地位,不过此时已经是鲁哀公二十五年期间,越国灭吴的时候了。

俗话说,风水轮流转,此时赵无恤正为父亲守丧,不能亲自参与朝政,于是他在晋国的正卿地位,就要暂时让给另外的三家卿士,于是,此时晋国就是智氏掌权。

知宣子荀申,很是喜欢儿子智瑶,就打算立智瑶为继承人,当征询族内人的意见时,他们智氏的族人智果,对此劝谏发表了不同的意见:他请求还是以智宵为继承人更好,并认为智瑶虽然有“仪态不凡、箭术高超、技艺出众、巧文善辩、坚毅果决”的五大优势和优点,但惟独没有仁德之心,常借势欺人,用残酷不仁的思想行事。最终,必定会导致智氏家族的灭亡。

但智宣子就是喜欢这个儿子,所以不听从他的意见,还是立了智瑶为继承人。

这一年,即鲁哀公二十三年,公元前472年,夏天。

已经是智氏家族族长的智瑶,率师伐齐,齐国大将高无丕领兵抵抗,智伯荀瑶在军事上,确实很勇敢,当两军布阵后,他在阵前观察齐军的阵营的时候,自己乘坐的马受惊了,一下子冲出了阵营,但是智瑶并没有惊慌,没有拨转马头返回自己的阵营,这样也太掉价了,太狼狈了,有损失主帅的威风。

于是,智瑶借着这个突发的情况,顺势驱车向前进了,并且说:

“太好了,我的战马都是迫不及待了,正好齐国人认识我的旗帜,如果不向前,齐国会认为我因为害怕而逃跑了,所以前进,让齐军见识一下。”

这反应了智瑶临危不惧革命精神,智瑶直到等自己受惊的马车,跑到了齐军的阵营面前,才慢慢的转车调回马头,返回了晋军阵营,这真很不容易,胆气很大,也是说明这个智瑶确实是“坚毅果决”很英武的人。

齐军被这个情况搞蒙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眼睁睁的看着智瑶大摇大摆的在两军阵前转了一遭。看来齐军没有当年郑军的反应快,当年郑国和宋国开战的时候,宋国的元帅华元车驾驾驶员,因为对分配“羊肉汤”的结果不满意,也是在两军阵前,突然驾着马车冲出的阵营,但被反应迅速的郑军当场抓获。

看来晋国虽然衰落了,但还是“虎倒,架子在”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